2020年,我省工会工作规范提质年,着眼巩固深化2019年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成果,坚持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持续用力,着力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着力提高依法建会、科学管会、严格治会能力水平,有效推动全省工会工作规范发展、提质增效。
规范管理 制度先行
省总工会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及时下发全省工会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劳模大会精神等通知,迅速掀起学习热潮。2020年12月16日至17日,省总工会举行全省工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深学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此外,省总工会及时向同级党委、上级工会党组请示报告重要工作,结合省总十四届四次全委会,听取各市、省直管县总工会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落实与地方党委协调推进工会工作制度,研究出台《关于安徽省地方工会换届和届中领导班子成员调整有关程序的规定》,指导蚌埠、马鞍山、淮南等6市总工会完成换届工作,做好地方工会领导班子成员届中调整征求意见、领导班子换届考察等工作,开展地方工会协管工作调研。印发《安徽省设区市、直管县(市)总工会年度工作评价办法》和《2020年度工作评价指标》,不断完善工会工作综合评价机制。
在工作中,省总工会还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建立精文减会长效机制,2020年1-12月份印发制度性文件25个,同比减少7.4%,会议8个,同比减少11.1%。深化财务预算改革,制定出台《安徽省工会资金存放管理实施办法》《安徽省总工会本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安徽省工会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定期召开预算执行调度会,督促预算执行进度,完成2020年度经费收支预算调整,有效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密切联系群众 凝聚强大合力
密切联系群众是工会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工会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根本。省总工会坚持领导班子带头,组织开展2020年全省工会重点课题调研,组织全省各级工会围绕重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汇总整理省总领导,各部门、驻会产业工会调研报告29篇,各市、直管县调研报告60篇,以重点课题研究推动重点工作突破。
完善基层联系点制度,修订《安徽省总工会机关党员“双联系”实施办法》,建立“双联系”台账,省总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与7个党支部,省总16个党支部与25个国有企业、39个非公企业,机关112名党员干部与119户建档在册困难职工建立联系点、联系户,有效增强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
此外,加大省市县工会机关干部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工会干部双向挂职力度,安排省总工会到直属事业单位兼挂职、到村扶贫挂职10人,企事业单位和基层机关到省总兼挂职10人,比例达到18%,有效促进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依托省总工会代表、委员联络系统平台,及时收集、办理各类意见建议30条,有力发挥建言献策作用。
推进工会阵地建设 打造服务职工新平台
省总工会深化完善组织体系改革,逐步理顺从省直机关工会剥离出来的企事业单位工会隶属关系,顺利完成17家单位工会关系划转工作,进一步理顺非驻会产业工会组织关系,推动省国防工会、省地质工会、省电子工会3家产业工会回归省总工会,制定《非驻会产业工会回归省总工会管理工
作方案》,省级产业工会设置进一步优化。
在加强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方面,硕果累累。启用了省总工会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基地,组建了劳模志愿服务总队。2020年9月1日,“劳模志愿服务总队大旗”高高飘扬,拉开了首场全省职工文明实践活动的大幕。活动现场,全国劳动模范、省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劳模志愿服务总队副队长潘苗苗宣读了一份“投身文明实践、践行志愿精神”的倡议书,号召全省广大职工群众加强理论学习、投身文明实践、践行志愿精神、引领时代风尚,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据了解,省总工会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中心带动全省各级工会开展职工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点)建设,目前共建设200余家,辐射带动超过500万名职工加入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此外,省总工会还成立了职工服务中心,全面展开职工困难救助、工会法人登记、法律援助等工作,有力带动全省各级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建设。
为适应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形势,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整体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逐步成型”指导思想和原则,去年12月26日,省总工会和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共建的安徽劳动关系学院正式成立,双方进行合作办学,面向劳模工匠建设“工匠学院”,面向产业工人建设“职工党校”,面向工会干部继续建好“工会干校”,着力打造全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推进高新技术发展及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打造推动安徽工运事业发展的“智囊团”。(本报记者 魏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