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1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金色田园

    摘要:

  • 故乡的小溪

    摘要: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古老的山村小镇时,山民们纷纷用翠绿的竹扁担挑起水桶,涌向碧波荡漾、穿镇而过的小溪。小溪很普通,但拥有一个快乐的灵魂,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它躺在两山交界之处,唱着歌,奏着乐,日复一日

  • 未抵达的明天

    摘要:四病退后的建设虽然收入减少了,但是他拥有了更多的时间。他每天早起去淮河边跑步锻炼,买了菜之后回来做家务、看书,下午就去塌陷区看老人钓鱼,和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看完落日再回家做晚饭。建设的妻子是个

  • 酱香浅醉

    摘要:闲来无事,去一老朋友家串门。甫进青石小院,迎面见天井下朋友老伴躬身弯腰,在分拣竹匾中黄豆。一看就是准备做酱了,又到了酱香浅醉的时光。这场景多么熟悉,我忆起了母亲在的那会儿。每年的梅雨季,母亲就张罗着做

  • 山水间的千年茶韵

    摘要:率水河从皖南的崇山峻岭间蜿蜒而来,这条三江源头的清流,如一条白练系着黄山的松针,飘向钱塘的繁华。泰溪、桃源、碜溪……率水河畔的村落,光听名字便带着水墨般的诗意,而横江从漳岭白顶山发源,在彩霞满天时朦胧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水间的千年茶韵

   期次:第8622期   作者:□焦水奇

率水河从皖南的崇山峻岭间蜿蜒而来,这条三江源头的清流,如一条白练系着黄山的松针,飘向钱塘的繁华。泰溪、桃源、碜溪……率水河畔的村落,光听名字便带着水墨般的诗意,而横江从漳岭白顶山发源,在彩霞满天时朦胧如神话,两条碧水宛如休宁的左右臂膀,托起徽州人世代的茶香梦。

休宁的南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为河谷平原,丘陵绵亘处,茶园如 绿 色 的 波 浪 层 层 铺展。春风拂过,墨绿的茶树间忽然生出嫩芽,前日刚采过的枝头,三五天后又挤满新绿。晨雾漫过茶山时,“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的画卷便在眼前铺陈——采茶人挎着竹篮,身影散落于层叠的茶垄间,双手在嫩叶上翻飞,鸟鸣与“嚓嚓”的采茶声交织,唤醒了整座茶山的清晨。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谷雨前 后 的 茶 园 最 是 热 闹 。茶农们笑谈着采茶,指尖却不停歇,汗珠顺着额角滑落,便摘片嫩芽抿在唇齿间,清苦回甘的滋味驱散了闷热。采茶看似轻巧,实则艰辛:漫长的茶季里,腰酸背痛是常态,手指常被磨破,甚至会被毛毛虫蛰得发痒,可当竹篓渐满,看着一垄垄茶树在身后铺成绿毯,辛劳里便藏着踏实的喜悦。

休宁的茶香,已在时光里氤氲了千余年。明隆庆年间,僧人大方在松萝山创制炒青始祖“琅源松萝”,其制法被《茶笺》详细记载:“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这般精细的工艺,成就了松萝茶“色重、香重、味重”的独特风韵。更传奇的是,1745 年沉没的瑞典“歌德堡号”上,370吨茶叶历经200余年海底岁月,竟有松萝茶未完全氧化,至今仍可冲泡,那一抹跨越时空的绿意,便是休宁茶香的绝佳注脚。

除了松萝,齐云山的“白岳黄芽”、金龙山的“金龙雀舌”亦各领风骚。近年来崛起的右龙有机茶、新安源银毫,则带着高山云雾的清冽,成为健康茶饮的新宠。好山好水出好茶,休宁的 18 万亩茶园里,茶农辛勤耕耘,每年万余吨茶叶从这里走向世界,“中国绿茶出口第一县”的美誉,是山水的馈赠,更是岁月的积淀。

记忆里的采茶时光已远去二十载,却总记得茶季村里的繁忙:起早摸黑的茶农,脸被晒得通红,手被茶汁染得乌黑,可孩子们的学杂费、家里的柴米油盐,都藏在这一篓篓茶叶里。手工炒茶的场景更是印象深刻:灶膛里烈火熊熊,铁锅烫手,茶草倒入锅中发出噼啪声响,炒茶人双手翻飞,待叶质如绵时起锅揉捻,再文火烘焙,一斤茶需 4 小时光阴,方得细秀卷曲、白毫显露的模样。冲泡时,茶叶在杯中舒展如舞,茶香袭来,那是儿时最熟悉的家乡味。

休宁的茶香里,藏着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禁河古碑上“严禁药毒长河”的字迹虽已风化,却如一位无声的“河长”,诉说着先民靠山养山、靠水护水的智慧。松萝山上8棵百年老茶树,树身灰白如长者,看尽人间百态,却依然年年抽新芽,吐纳天地精华——这是人与自然的默契,亦是茶文化里的禅意。

方国强的故事,是休宁茶产业转型的缩影。30 多年前,这位伐木工人放下斧锯,转身投入有机茶的事业。从1998 年创办新安源公司,到如今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他带着乡亲们用生物农药、有机肥守护茶园,让右龙村 1200 亩茶园年产 35 吨干茶,人均收入破万。在皖赣交界的山坞里,右龙村党总支书记张光武说起满村的古树与茶园,眼里满是自豪,“绿水青山,就是咱们的金山银山。”

而王光熙与松萝茶的故事,则是一曲传承与创新的赞歌。从 1994 年创办小茶厂,到如今建成数字化的现代企业,他用30年时间让松萝茶远销30余国。松萝茶科学研究所里的潜心研究,合作社里的技术培训,茶文化博物馆里的历史重现,还有那句“一生只做一壶茶”的誓言,都化作了松萝茶的醇厚韵味。当各国客商捧着冲泡的松萝茶,当青少年在研学基地触摸老茶树的纹理,休宁的茶香,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站在松萝山顶,看茶垄如绿色五线谱般蜿蜒至远方,采茶人的双手在茶尖跳跃,如拨动岁月的琴弦。千年的风掠过率水河,拂过茶园的嫩芽,掠过炒茶的铁锅,也拂过禁河古碑的纹路、老茶树的枝丫。这片土地上,茶香与山水共生,与人文共长,从“雾锁千树茶”到“香飘千里外”,始终未曾改变的,是对一杯好茶的坚守,是人与山、茶与水的深情相拥。

岁月如河,人生似茶。当城市的喧嚣渐远,记忆里的那缕茶香却愈发清晰——那是晨雾里的茶歌,是炒茶时的烟火,是松萝山上的清风,是新安源里的碧波。休宁的茶,是刻进血脉的乡愁,是山水间永恒的诗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