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省确保夏粮收购颗粒归仓

    摘要:本报讯7月1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的“第一战”,关乎国家粮仓和农民钱袋,是端稳“中国饭碗”的关键一环,对于保持全年粮食购销良好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截至7月16日,全省

  • 水乡田园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摘要:7月15日,马鞍山市当涂县大陇镇麻村村,错落有致的民居与连片水田、蜿蜒河渠、整洁村道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生态图景。近年来,马鞍山当涂县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依托生态优势,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提升

  • 一颗青梅从零食“溜”向乡村振兴

    摘要:“没事就吃溜溜梅”——12年前这句魔性广告语让溜溜梅从区域品牌一跃成为国民零食。如今,在安徽芜湖的青山绿水间,这颗承载着7000年历史的青梅正悄然“溜”向全球消费者,更“溜”出了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日

  • 这一课,叫“勿忘”

    摘要:7月16日清晨,300名来自我省各地的工会夏令营青少年整装出发,在工会干部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天的红色之旅。他们的目的地是三个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和长辛店二七

  • 我省下达2025年第二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

    摘要:本报讯7月16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近日,省发展改革委下达2025年第二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本次下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67116万元,主要用于推进美丽移民村建设、移民产业发展和

  • 把清凉送到生产一线让关爱直达职工心间

    摘要:本报讯炎炎夏日送清凉,工会关怀沁人心。7月15日至17日,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率有关部门赴阜阳市开展工会“送清凉”活动并调研工会工作。阜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周拥军陪同慰问调研。

  • 税收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银发经济快速发展

    摘要: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国家税务总局16日最新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银发经济快速发展,相关行业收入增长较快。在供给端,养老服务不断丰富,银发产品加速迭代。上半年,全国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一课,叫“勿忘”

——工会夏令营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纪实

   期次:第8623期   

7月16日清晨,300名来自我省各地的工会夏令营青少年整装出发,在工会干部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天的红色之旅。他们的目的地是三个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和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历史的重量

上午 9 时,队伍抵达中国人民 抗 日 战 争 纪 念 馆 。 为 迎 接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馆进 行 了 全 面 改 陈 。 入 口 处 由5098 张老照片组成的照片矩阵格外醒目,这些影像记录了 1931年至 1945 年 14 年间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历程。

宿州少年李明昊在一幅年轻士兵的照片前驻足良久。“他们当时 害 怕 吗 ?”13 岁 的 他 小 声 问道。“会害怕,但更怕当亡国奴。”志愿者轻声回答。当看到火车站弃婴的照片时,李明昊攥紧了衣角:“那个孩子的眼神像在哀求‘救救我’,那一刻我有种痛苦的心悸,勿忘国耻的分量也越发沉重!”

在“密苏里号”受降仪式巨幅照片前,记录着香港《大公报》记者朱启平 80 年前的报道片段:“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卢沟桥:石狮的见证

上午 11 时,队伍来到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形态各异、雕刻精湛的石狮在烈日下静默伫立。因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歇后语,孩子们在桥上奔走着数着狮子。这些狮子形态各异,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威严庄重。

初一学生王若曦一边拍照一边说:“我们音乐课学过《卢沟谣》,我也读过《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但亲眼看到这些狮子,有的搂着小狮子,有的像是在玩耍,课本上的文字突然就‘活’了。”她翻看着手机里刚拍的照片,里面有石狮的特写,也有同伴们在桥上的合影。

“老师,这个狮子少了一块!”一个男孩突然喊道。“这边也有!”旁边的小伙伴指着另一处残缺补充道。讲解员指着石狮身上的伤痕解释道:“这些缺口有的是当年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痕。”孩子们闻言,纷纷凑近观察,原本欢快的数狮子游戏,此刻变成了对历史伤痕的探寻。

二七纪念馆:工运的火种

下午,队伍来到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四合院内陈列着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文物:工人纠察队员用过的斧子和大锤、泛黄的工人俱乐部证章、长辛店火车站用过的大钟……

即将升入初中的曹蒲毅林在参观后感慨:“看到这些史料和文物,再想想现在的生活,更加明白了那句话我们不是生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在和平的中国,工人前辈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权益,他们敢于抗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在二七烈士墓前,孩子们还依次献上了鲜花。一位带队的志愿者看着这一幕,感慨着:“看着这些孩子凝重又肃穆的样子,感觉他们一下子长大了。”

铭记与传承

返程的大巴上,孩子们还在讨论着一天的见闻。王若曦翻看着照片,曹蒲毅林在本子上写着感想,李明昊和同伴小声交流着心得……

这一天的行程,通过抗战馆的照片、卢沟桥的弹痕和二七纪念馆的文物,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具体可感。正如一位工会干部对孩子们所说:“站在历史发生的地方,触摸历史的痕迹,才能真正理解‘勿忘’的分量——勿忘历史,勿忘责任,更不忘传承!”(本报记者 胡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