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央企皖军——中铁四局,有一位 90 后“技术达人”“工匠明星”,用奋进的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让青春在测绘经纬中绽放芳华,初心在时代沃土上落地扎根。他就是安徽中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精测(调)大队大队长曾庆春,其在工程测量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骄人成绩,令人瞩目。
初出茅庐崭露头角 汗水浇筑青春年华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只有擦亮眼睛,做到精益求精,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曾庆春毕业实习时师傅对他说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无论盛夏酷暑还是冰封寒冬,工地上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会仔细观察师傅一招一式的操作方法和记录方式,遇到不懂的就认真地记下来,虚心请教,或是加班加点查阅书籍、资料,直到完全弄懂为止。师傅对这位工作极为细致认真、肯吃苦、善钻研的青年非常满意,常常手把手地耐心指导。工作仅仅两年时间,他就被所在工程项目部推荐到公司委以重任,担任城轨分公司工管中心精测队副队长,此后他便扛起数十斤的测量仪器一步一个脚印地砥砺前行。昆明地铁、杭州地铁、南昌地铁、杭州机场快线等项目都留下了他和同伴们忙碌的身影,洒下了他和同伴们辛勤的汗水。工程测绘中究竟遇到过多少次时间紧、任务重的“疑难杂症”,曾经度过多少不眠之夜、经历过多少酸甜苦辣,曾庆春和他的同伴们已记不清了,但那一条条跨越祖国山河的“钢铁巨龙”,也许就是他们艰辛的付出最好的见证。
深耕工程测量领域 工匠精神铭记在心
曾庆春常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就要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持续创新的进取精神,技艺传承的使命担当。作为工程测量人,我始终以‘毫米级’精度苛求细节,用技术革新攻克难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牵头构建了GNSS静态、二等水准测量、CPIII测量及无砟轨道精调标准化流程,完成武宜高铁、雄商高铁等20 余条铁路精密控制网复测,累计复测里程达3000 多公里。2023 年津潍铁路复测时,面对冬季严寒天气和紧张的工期,他科学统筹,倒排计划,合理分工,迅速推进数据实时处理,以“内业指导外业”的工作思路,仅用时一周就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现场精测任务。
在杭州地铁、南昌地铁等项目中,他主导盾构区间测量工作,凭借扎实的技术,实现 8 条盾构隧道精确贯通,最大横向误差仅 15 毫米(规范要求≤50 毫米)。针对深基坑监测难题,他牵头 QC 小组,发表《提高 SMW工法桩预埋测斜管成活率》成果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大幅提升了测斜管成活率。2021 年,在自然资源部测绘双随机检查中,上述成果获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专家组“技术规范、管理严格”的高度评价。
技能大赛磨砺锋芒 技术达人声名远扬
谈到曾庆春的工程测绘技术,领导和同事无不交口称赞。有人说,只要曾庆春参加的技能比赛,没有他拿不到奖项的。这一切首先源于他扎实的理论功底。早在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学习期间,曾庆春就有勤学好问的名声,这为他日后很好地掌握工程测绘技术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参加工作后,他把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并有所创新,很快便在技术方面崭露头角。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第三年,他连续两年获得中铁四局“技术标兵”称号。接下来几年,他又获得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标兵”“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国建设工程施工优秀工匠”等一系列荣誉。2015 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工决赛在天津滨海新区落下帷幕,曾庆春与国内 166 名优秀选手展开激烈对决,为中国中铁赢得唯一一枚银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曾庆春在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的同时,还注意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他仍经常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并做好传、帮、带工作,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人。他领衔开发了多个工程测量标准化培训教材,并在全局推广,先后亲自培养出10余名测量技术骨干,其中一些人在局级、公司级测量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并在测量工作中承担起独当一面的重任。
因工作成绩突出,曾庆春被先后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安徽工匠”等荣誉。2023年,曾庆春被委以安徽中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精测(调)大队大队长的重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曾庆春说:“以往成绩和荣誉只代表过去,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为中国高铁、地铁建设和测绘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是我持之以恒的追求!”(文良诚 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