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语音交互、智能预审、动态引导等功能,实现帮扶政策精准推送和高效申报。今年 8 月,亳州市谯城区总工会打造的“谯城工会帮”智能服务平台“闪亮登场”,受到职工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小微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不断扩大,其权益保障和困难帮扶问题日益凸显。谯城区总工会在实践中发现,传统帮扶方式还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申报流程复杂、基层工会人手不足等痛点,导致有些困难职工无法及时获得帮助。尤其是小微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对帮扶政策知晓率低、申报积极性不高,成为工会服务中的“沉默群体”。“谯城工会帮”平台以“智能问答+资格预审+材料引导”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帮扶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能力。
“说亳州话,平台也能听得懂,对我这个不会说普通话的人来说申报困难帮扶方便多了。”来自一家小微企业的职工赵明说。记者注意到,“谯城工会帮”平台支持语音与文字双通道输入,并兼容安徽地方方言,降低使用门槛。通过多轮对话设计,系统逐步引导用户完成身份识别、条件筛查、致困原因归类、收入支出测算等环节。例如,通过预设逻辑树判断申请人是否属于职工身份、是否存在排除性条件(如控股股东、高消费行为等)、收入支出核算是否符合困难标准等,实现前端自动过滤,减轻人工审核压力,实现智能问答,动态引导。
“以前判断职工困难情况,主要依据有关政策由相关工作人员口头进行一一解答,既耗费人力,又可能存在主观认知偏差导致解释口径不统一等问题。”谯城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谯城工会帮”平台由系统内置《安徽省工会困难职工建档帮扶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自动抓取最新低保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实现动态更新。通过算法模型自动计算家庭人均收入、刚性支出等关键指标,精准判断职工属于“深度困难”“相对困难”或“意外致困”类型,并匹配相应救助项目与标准,实现政策嵌入,合规判断。
对于初步符合条件者,系统自动生成个性化材料清单,引导用户上传劳动合同、收入证明、致困票据等材料,并集成 OCR 识别技术自动提取关键信息,提升填报效率。同时,系统支持断点续传,用户可中途保存、后续补充,避免因信息不全导致申报失败,实现通过材料引导,一键申报。平台申报信息自动推送至区总工会后台,工作人员可在线审核、反馈,并通过微信或短信通知申请人进度,形成“智能引导—在线申报—后台审核—结果反馈”的服务闭环。
谯城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谯城工会帮”平台自上线以来,通过智能优化、流程简化和覆盖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效。语音识别和方言支持使中老年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使用更加便捷;流程简化大幅提高申报效率,职工无需到现场或电话咨询工会工作人员,仅需根据小程序系统提示,说明自身情况即可完成申报,大大节约职工时间;平台上线后职工申报量同比增长40%以上,尤其是小微企业职工帮扶面有效扩大,真正实现“应帮尽帮、精准救助”。此外,系统预审自动排除不符合条件申请者约占 80%,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会审核工作量。
(李鲤 本报记者 蒋云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