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1-1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无为市总探索“三位一体”培训法

    摘要:“虽然这次活动只有短短两天,培训、微疗养、党性教育三者兼顾,收获远超预期!”11月5日无为市水投公司职工刘军的一席话,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心声。这背后,是无为市总工会打破陈规、锐意创新的成果——他们

  • 筑梦“新汽车”竞技迎未来

    摘要:本报讯11月7日至9日,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三届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赛项全国总决赛在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高校、中职院校及企业的580名选手齐聚一堂,共

  • 这场技能比武“电量满格”

    摘要:计时器滴答作响,导线精准穿梭……近日,一场紧张激烈的技能较量在皖能集团新能公司褒禅山电站上演。以“兴皖赋能四十载接续奋斗新征程”为主题,2025年皖能集团新能源运维技能竞赛在此拉开大幕。来自新能公司、

  • 天长市总工会:女工港湾暖心相伴

    摘要:本报讯“通过阅读,我找到了释放工作与带娃双重压力的窗口,不仅收获了好心情,还能与志同道合的妈妈们分享育儿经验。”近日,在天长市广陵街道综合文化站,一场别开生面的职工阅读分享会温馨启幕,活动现场,面对育

  • 芜湖海螺园区:三大领域技能比武

    摘要:本报讯日前,由芜湖市繁昌区总工会与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主办的“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技术大比武,在芜湖海螺园区成功举办。这场覆盖机械、电气、厨艺三大领域的技能盛宴,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

  • 晒晒我的培训笔记!

    摘要:“AI能当工会工作助手吗?”“职工互助保障原来可以这么贴心!”“这份经费使用清单太实用了!”……2025年11月初冬,安徽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内暖意融融,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热潮”正在六安市金安区机关事业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训+疗养+红色行

无为市总探索“三位一体”培训法

   期次:第8701期   

“虽然这次活动只有短短两天,培训、微疗养、党性教育三者兼顾,收获远超预期!”11月5日无为市水投公司职工刘军的一席话,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心声。

这背后,是无为市总工会打破陈规、锐意创新的成果——他们将传统单一培训升级为“培训+微疗养+党性教育”深度融合的“三位一体”工作法,为基层工会干部职工精心烹制出一席“赋能暖心大餐”。

抓模式之变,从“单向灌输”到“多维赋能”。以往“填鸭式”的集中授课,往往令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无为市总工会反思:如何让培训不再是“包袱”,而成为干部盼着来、来了有收获的“充电站”?

“我们决心摒弃‘为培训而培训’的旧思维,打造一个知识、身心与精神同步提升的综合性平台。”该市总工会分管培训负责人介绍道。他们精心设计出“1+1”的培训新模式。首日聚焦业务学习,全力“充电赋能”;次日则转向户外,在山水间舒缓压力,在红色足迹中淬炼党性。

这一转变,精准切中了传统培训的痛点,将枯燥的“单项输入”变为生动的“多维互动”。学员们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在一个立体化的成长空间中主动探索,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性转变。

抓机制创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精准,是“三位一体”法的生命力所在。为确保“培训”环节拳拳到肉,无为市总工会在课程设置上首创“点单、派单、评单”机制,实现了从“我们上什么课”到“你们需要什么课”的转变。

“基层点单”问需于职工和工会干部,该市总工会深入调研,建立起一个涵盖困难职工帮扶、职业素养提升等多维度的“基层课程库”,将选择权充分下放。“工会派单”精准配送,扮演好“厨房”的角色,根据基层“口味”需求,精准调配并配送课程资源,确保供需匹配。“学员评单”闭环优化,培训后收集学员反馈,形成“需求-供给-反馈-优化”的完整闭环,让课程体系在动态中持续完善。

“一天的高强度培训,让我们迅速掌握了困难职工帮扶新政、基层工会组建、工会宣传等内容,很‘解渴’!”11月 4 日无为市人民医院工会负责人张海珍的赞叹,正是“精准滴灌”机制成效最生动的体现。

抓内涵融合,从“固定课堂”到“行走的思政课”。“三位一体”法的独特魅力,更体现在“微疗养”与“党性教育”的巧妙融合上。它打破了教室的围墙,将课堂延伸至广阔的天地之间。

微疗养,疗出归属。无为市总工会精心规划多条线路,深度盘活本地资源:从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满目苍翠,到“芜湖第一山”三公山的云海壮阔;从竹丝湖湿地的潋滟水光,到米公祠、黄金塔沉淀的千年文脉。职工们在湖光山色中卸下疲惫,在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该市总工会把红色资源活化为鲜活的教材。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渡江第一船纪念地等,成为砥砺初心的“实景课堂”。在11月4-5日一期培训班中,学员们还前往桐城六尺巷,在重温入党誓词的庄严仪式后,深入探讨如何将“礼让和睦、和谐包容”的六尺巷精神融入劳动关系实践。

“这种精神为我们调解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宝贵智慧。这种沉浸式学习,令人终生难忘。”这是来自无为经济开发区陈红霞的感悟,揭示了“行走的思政课”的深层价值——它让党性教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可感知、可践行的工作方法与人生信念。(李光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