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后,张亚东搀扶着妻子,在门前村路上散步。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宿松县破凉镇新耕村河边组上演。“侍候老婆七年了,不容易啊!”张亚东七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在破凉镇声名远扬,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道德榜样。
今年50岁出头的张亚东,是破凉镇新耕村河边组的一个普通农民。他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2007年,年仅20岁的儿子突然离世,让他的家庭从此陷入痛苦的深渊。“如果那时我常抽出时间来开导她就好了,她的身体也不至于严重到今天这个样子。”谈起妻子当年发病的情况,张亚东至今仍懊悔不已。他说,儿子的病故,对他和妻子的打击非常大。那几年,他为了生活,每天都去离家五公里远的砖厂做工挣钱,当时女儿也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妻子一个人。妻子一直接受不了现实,整日茶饭不思,身体和精神状况都越来越差,到2013年,已煮不了饭、洗不了衣,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他不放心妻子一个人待在家里,从此,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妻子到砖厂上班,边上班边照看妻子。
然而,随着妻子病情的加重,这样的生活没能维持多久。2014年底,妻子的精神完全失常,说不了话,走不了路,生活不能自理。张亚东多次带妻子去医院检查,医生都说他妻子的病治不了。
有一次,张亚东像往常一样,将妻子放在车厢内坐着,然后就去干活。等他利用歇息时间过来察看时,妻子已倒在狭窄的车厢内,身上冰凉。
照料妻子要紧,张亚东只得辞掉砖厂工作,每天从早到晚在家专心照料妻子。他坚持每天早晨7点之前起床,给妻子穿衣、洗脸、搀扶上厕所;煮好早饭后,又给妻子喂饭喂水,再洗衣服;中午,煮饭、喂饭;晚上,又是煮饭、喂饭,再给妻子洗澡。这一切,已成了他的日常。
为了照料妻子,他的家庭逐渐失去经济来源,经济一天比一天拮据,生活一天比一天艰难。当地政府得知张亚东的家庭遭遇后,迅速伸出了援助之手,2014年将他的家庭作为贫困户建档立卡,落实相关帮扶政策;2016年给予两个名额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2017年给他提供了一个护林员的公益性就业岗位,2019年又给他提供了一个环卫工的公益性就业岗位。
自当上村里护林员、环卫工后,张亚东每年都有1.5万元以上的稳定收入,再也不愁生活费用没有保障。现在,他每天下午都会趁着妻子午睡的时间,去清除村路上的垃圾和杂草,履行身为环卫工的职责,等忙完后再回家为妻子穿好衣服抱下床,然后搀扶着妻子,沿着门前的村路散步。
张亚东说,以前,每遇到过不去的坎,脑海里就会产生放弃照料妻子的念头,但一想到妻子为了家庭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奋斗经历,他就坚持下来。每次给妻子喂饭,他至少都要花40分钟。给妻子洗澡更是件头痛事,有一次,他给妻子淋水洗头发,没想到妻子竟然大口喝着洗头水。后来,他再不敢这么做了。现在,他每次给妻子洗澡,都要提前准备好躺椅,将妻子仰面放在躺椅上,然后给她洗头和擦洗身子。“他妻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他虽然不知何时能够恢复,却无怨无悔。去年,镇里将张亚东评为‘破凉好人’。”宿松县破凉镇党委委员齐长康介绍说。
(孙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