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高江瑛(右二)调研企业复工复产。
记者:请问滁州市总工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哪些成绩?
高江瑛:十三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我市工运事业快速前进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坚持正确思想政治引领前提下,围绕“贴近中心促发展,贴近职工办实事,贴近基层搞服务”主题主线,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着力打造品牌、维权和效能工会,谱写了滁州工运史上的新篇章。
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广大职工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工会十七大、省工会十四大精神,举办“五一大讲堂”——劳模先进事迹巡回宣讲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广泛开展建功活动,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制定实施《滁州市2016-2020年职工劳动竞赛规划》,开展“职工岗位创新”劳动和技能竞赛,打造女职工“阳光家园”等10类示范项目和职工书屋等21个示范点;开展“跟着劳模去扶贫”活动 68 场次,组织 232 名级劳模参加,贫困群众 9000 余人受益。
注重固本强基,工会组织活力充分激发。截至 2020 年底,实名录入工会组织信息5943个,工会会员366628人;对全市新组建515家基层工会发放94万元补贴资金;改进市、县总工会领导机构和领导班子构成,领导班子由专职实行专兼(挂)职相结合,大大激发了工会组织活力。
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开展“送法进企业、普法进园区”法治宣传活动16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3万份;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参赛班组12416 个,参赛职工190334人,筹集360万元购买防暑降温物品,慰问5.93万名在高温作业条件下的劳动者。
创新服务职工举措,职工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会资助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 13334 户,发放资金
3212.8 万元;开展持会员卡“半价乘公交”活动,精选 130 家信誉度高的商超、餐饮企业等,为持卡会员开展普惠活动,刷卡738.5万次,享受优惠1035.1万元。
充分彰显责任担当,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疫情期间,发放慰问金和防疫物资 250.2 万余元,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警察、公交车司机等4554 人次;与人民银行滁州市中心支行联合开展“金融暖企解困专项行动”劳动竞赛,协助金帅洗衣机等企业复工复产;组织网上招聘会 25场,举办网上直播招聘活动会1场,网上点击量649764次。
记者:“十四五”期间滁州工会有哪些新谋划和重点亮点性工作?
高江瑛:“十四五”期间,市总工会将认真贯彻我市、省总“十四五”规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全市广大职工奋斗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奋力开创全市工会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市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加强政治引领,凝聚奋斗伟力。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滁州篇章”主题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市总官网、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多措并举做好非公经济组织等重点领域和青年职工、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引导广大职工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以“巩固、发展、提高、规范”为目标,多渠道、多举措强力推进基层工会组建,重点推进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和农民工入会工作,实现村级工会组建全覆盖;进一步扩大非公企业兼职工会主席履职补贴工作覆盖面,激发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加强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进职代会建设,大力推动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开展劳动竞赛,助力提升职工素质。加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我市经济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创新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助力稳岗稳工、复产复工。出台《滁州市2021-2026年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活动主题,在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及重要民生领域中组织开展市级劳动技能和职工岗位创新劳动竞赛。积极探索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的竞赛方式,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推广劳动竞赛活动。
打造品牌示范,完善服务职工体系。常态化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创新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品牌帮扶活动,建立常态长效帮扶工作机制。每年开展“为职工办十件实事”活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大力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职工群众,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开展普惠活动,增强职工获得感;加强服务职工阵地建设,建立“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维护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全市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八五”普法工作,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将法治宣传与建会、管会、履职、维权等工作有机结合。推动集体协商工作扩面、提质和增效,探索建立劳动关系监测点,推进工会维权维稳和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建设。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丰富“安全生产月”活动内容,擦亮“送清凉”活动品牌。(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