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外企员工小王3年前大学毕业,如今事业刚刚起步,小家庭喜添爱子,原本美满幸福,就因为一次酒后驾车,造成了他难以承受的严重后果。本来他在晚上应酬之前请好了代驾,但几杯酒下肚,就把这个事忘了。晚宴结束后,他开上车就走,没走多远就发生了事故。他主动报警,交警部门认定他已经达到醉酒标准。法院经审理,对其作出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的判决。
评析 醉驾入刑11年来,酒驾现象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现实中仍有不少驾驶人以身试法而付出惨痛代价。尤其是节假日期间,朋友聚会、家庭聚餐以及酒吧娱乐活动增多,酒驾现象又有抬头趋势。在此通过算清酒驾四笔“成本账”,让广大驾驶人明了以身试法需要付出的高昂代价,警醒自己时刻牢记红线、守住底线,自觉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一是法律成本。《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 6 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 10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 10 日以下拘留,并处 1000 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 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 15 日拘留,并处 5000 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 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拘役的期限为 1 个月以上 6 个月以下。如果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重伤 1 人以上,又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醉酒驾驶人在发生事故后继续驾车冲撞,放任危害后果进一步发生的,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 3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 7 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是经济成本。商业车险不赔,保险合同免责提示条款中均明确载明:驾驶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费用,保险人均不负责赔偿。交强险不赔,醉酒驾驶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先行垫付后向驾驶人追偿。
酒驾发生交通事故造成 1 人死亡的情形下,仅死亡赔偿金一项肇事驾驶人就需赔付 100 万元左右,此外还有丧葬费、医疗费、被扶养人的生活费等等。
三是职业成本。党员或者公职人员因醉驾受到刑事处罚的,给予当事人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分。
按照《律师法》《医师法》的规定,律师、医师受到刑事处罚的,吊销执业证。
按照《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职工因醉酒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不享受国家工伤待遇。
公民不能入党和报考国家公务员。服兵役或报考军校无法通过政治审查。从事出租车、货车、客运车辆等营运行业的驾驶人醉酒驾驶的,终身不得从事营运类职业。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正在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人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
四是其他成本。因醉酒驾驶受到刑事处罚的,犯罪行为记录在案,子女在入党,报考公务员、警校、军校等单位或职业时可能在政审环节受限。
申请办理出国签证时需要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存在醉驾犯罪记录的当事人会因此而影响政审。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没有醉酒开车,也可能因下列行为之一构成危险驾驶的共同犯罪:行为人在明知同案人饮酒的情况下,仍将自己的车辆交由同案人驾驶的;在饮酒过程中,行为人明知驾驶人必须驾车出行,仍极力劝酒或胁迫、刺激其饮酒,且饮酒后不给其找代驾的行为;行为人明知 驾 驶 人 饮 酒 ,仍 教唆、胁迫或命令其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车辆所有人明知借车人已经醉酒且要求驾驶机动车时,仍将车辆出借给借用人的行为。(张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