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安徽考察,强调“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省文学创作者积极作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俯身基层,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以文学的方式讲好安徽红色故事,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不断推出一部部心系“国之大者”、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精品力作奉献人民、回馈人民,努力书写红色土地上的新时代答卷。
挖掘红色资源 谱写时代颂歌
2016 年 4 月,在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时,面对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凝视,询问有关细节。他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金寨人民为中国革命贡献给予的高度评价,对金寨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作出的充分肯定。
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2016 年 5 月,我省开展“有一种红叫‘金寨红’”的大型创作计划,组织十多位一线作家深入大别山腹地考察寻访,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叙事,呈现“大别山革命”的牺牲与壮烈、“金寨红”的不屈和奉献,创作成果丰硕。出版了《有一种红叫“金寨红”》,收录了《立夏》等 7 部中篇小说和《鲜花岭的星星》等 5 部短篇小说及一部组诗。这一批作品有的展现了艰苦卓绝、轰轰烈烈的金寨人民革命历史,有的刻画了普通而伟大的平凡百姓形象,把金寨红色文化展现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了传扬。
2021年,安徽作家们围绕中国共产党在安徽的百年奋斗史,深入挖掘蕴藏在江淮大地的红色资源,他们走出书斋,走进皖南、皖北的革命根据地历史现场,感受着初心信仰的巨大力量,创作发表了一篇篇张扬红色主题的小说、散文,终以《喇 叭 花 开》为 名 集 合 成书。作者们深入一线采访创作,热情讴歌了安徽革命老区人民不断弘扬大别山精神、新四军精神、渡江精神、小岗精神等安徽红色传统,以及安徽人民在改革开放、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火热实践和伟大成就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
数年匠心坚持 创新深耕本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为时代立传,为国家立传,为人民立传,是作家特别重要的历史使命。
为大力引导和鼓励现实题材创作,我省实施开展2019—2022年度安徽中长篇小说精品创作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强化文学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奖励机制。《时代三部曲》《桂花王》《雕像》《凌霄,凌霄》《月牙塘》等十多部优秀小说得到扶持。一大批皖籍作家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坚守匠心数年,投身文学实践,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更加繁荣。
陈家桥《时代三部曲》由《红星闪闪》《山河人间》《春和景明》组成。全书以93 万字的篇幅,历时 13 年创作,书写了中国社会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三本书叙事艺术讲求创新,《红星闪闪》釆用口述史形式,《山河人间》釆用书信体形式,《春和景明》采用多卷本多文体形式,在叙事技巧上均具突破意义。《时代三部曲》入选了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安徽省中长篇小说精品工程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文艺工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季宇的《群山呼啸》历时 3 年创作而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品以大别山红色历史为背景,深情讴歌了一代中国人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家国情怀。同时,季宇以“为烈士立碑,为人民立传”为主题的中篇小说《最后的电波》被改编成黄梅戏《太阳山上》,同时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改编为话剧《铁流东进》搬上舞台,致敬先辈理想与信念,并成功探索出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联动的效应。此外,由笔者创作的报告文学《栋,一种信仰》,结合现实题材,以新的视角“追踪”报道一尊在宣城旌德的马克思银像,入选中国作协 2021 年度定点深入生活项目。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从长江之畔到淮河渡口,从大别山革命老区到山清水秀的新型城镇,“文学皖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写作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精神财富,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牺牲奋斗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用情用功刻画时代风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余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