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公厕,大大的民生。六安市环卫处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立足主责主业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将解决群众如厕难和提升城市公厕服务品质作为践行“坚持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公厕的精细化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上想办法、下工夫、出实招。近年来新建公厕16座,改建公厕23座,增设公厕无障碍设施60余座,公厕设施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更加精细,做足了民生大文章。
主动出击,解忧纾困“不迟疑”
六安市环卫处党支部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以落实民意为基本点,积极推动公厕建设。苗圃小区是位于长安南路的老旧小区,该小区曾有老式旱厕,因年久失修,已不具备如厕条件,为此党支部决定在该小区新建公厕,邻近部分居民以公厕影响小区内环境、不美观为由强烈反对。党支部深知建设公厕可以为群众带来方便,不惧困难,多次来到该小区,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研等措施,了解群众需求。在广泛征求民意后,2021年,市环卫处将苗圃小区新建公厕项目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协同多部门召开现场调度会,共同出具建设方案。建成后的新公厕以人性化、美观化的新格局,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厕的公共服务功能,让小区居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因地制宜,公厕改建“不单一”
党支部结合群众“如厕难”的问题,成立公厕改建专题小组,全面调查市区可供改建的建筑,秉持因地制宜原则,从市民需求、改建条件、资金耗费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对适宜公厕进行改建,将废旧公厕“变废为宝”。吴巷安置小区一期、二期公厕改造完成后,公厕内部环境整洁宽敞,功能分区更加合理,设施更加完善,整体配置了洗手台、面镜、挂钩和烘干机。公厕侧重人性化设计,设置了第三卫生间,不但有方便特殊人群使用的座便器、扶手等,还配备了折叠婴儿护理台,在方便残疾朋友和老年朋友的同时,兼具了母婴室的功能。有了这些暖心设计,这里也从单一服务的公厕变成了家庭式卫生间。除此之外,公厕内配有专人定岗负责保洁,24 小时开放,满足周边居民不同需求。今年,党支部扎实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深走实,有序推进10座改建公厕的工程建设。
资源整合,社会公厕“不闲置”
考虑到新建改建公厕所需选址难、落地难、成本大,为了能够增加较多的厕位,为群众如厕提供方便,党支部决定在人流量较集中的地域,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公厕,并率先对本单位办公楼一楼的卫生间进行改造,增设无障碍厕位和设施,设置对外开放标牌,对市民群众开放使用。同时积极对接商业大街及主次干道附近的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对外开放公厕,方便市民使用。目前,市气象局、市政务中心、市总工会、市财政局等 30 多家单位内部使用公厕已对外开放,共增加厕位294个。
完善督查,维护管理“不掉队”
除了增添厕位,管理好公厕也是提升市民满意度的重要方式。在大街小巷中,除了那些设施完善的新改建公厕,更多的是有一些年份的老式公厕,他们遍布于生活区,虽不精致,甚至有些简陋,市环卫处深知,这样的公厕,更需管理好。
位于兴美花园和金裕小区的两座公厕,其建成年份较久,因深处闹市区,平时人流量较大,市民的需求是方便且卫生。为确保全市公厕管理到位、设施完好,市环卫处通过强化督查考核,对公厕进行拉网式的检查,从公厕保洁质量到设施设备维护进行全面的“会诊把脉”,发现问题现场督促落实整改,有效提升城区公厕的服务管理水平。一位外卖小哥说:“平时在外面送外卖就是一整天,想上厕所的时候真的很着急,现在六安有很多的公厕指示牌,我可以准确的找到公厕位置,公厕里面也很干净,让人很放心”。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市环卫处将始终坚持聚民意、纾民困、解民忧,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让一个个有温度、有精度、有高度的改变不断融入百姓生活,让“幸福六安”的底色更加厚重缤纷!(付艺 陈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