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7-1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芜湖造船驶向深蓝

    摘要:芜湖造船厂是中国现代造船厂超过百年历史的三家老厂(另二厂为“江南造船厂”和“沪东造船厂”)之一,也是安徽省仅有的超过百年历史与文化积淀的最大的造船企业。据《芜湖通史》记载:芜湖造船厂,清光绪26年(1

  • “文化墙”变“文化强”

    摘要:日前,画师在怀宁县平山镇农村围墙作画。一墙一文化,一村一风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入推进,怀宁县平山镇坚持做“活”村居文化,育“实”乡风文明,以“文化墙”作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广场墙

  • 安师大《兰花颂》入选“桃李杯”

    摘要:本报讯近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北京舞蹈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入选终评名单公示,由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高爽、程慧、韩

  • 合肥全民健身运动会象棋比赛开赛

    摘要:本报讯7月8日,2023年合肥市全民健身运动会象棋比赛在肥东县撮街精彩开赛,吸引了来自合肥市直机关和12个县(市)区、开发区代表队以及社会公开报名的近200名棋友前来一较高下。此次比赛旨在为合肥市象棋

  • 桐城获中国“文学之乡”称号

    摘要:本报讯素以“文都”著称的桐城,盛夏喜开文学盛宴。7月8日至9日,全国一批文学名家和重点文学期刊主编齐聚桐城,共同见证中国“文学之乡”授牌、2018-2020年度《安徽文学》奖及第四届桐城市文学艺术奖颁

  • 双墩刻划符号入藏国家版本馆

    摘要:本报讯蚌埠市博物馆日前收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寄送的捐赠证书,标志着该馆2件双墩文化刻划符号正式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主要承担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普查征

  • 合肥非遗体验营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

    摘要:本报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们对于非遗的认识和了解,推进非遗进一步走进人民群众,合肥市文化馆和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雕心琢艺暑期时光”非遗体验营日前开营。在体验营中,非

  • 报告文学《为此青绿》聚焦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

    摘要:本报讯由省文联组织指导、安徽文学艺术院具体推进实施的长篇报告文学《为此青绿》,近日正式签约马来文版版权输出,为世界进一步了解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提供了契机。该书还成功入选合肥市第十六届中小学生“暑假读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芜湖造船驶向深蓝

   期次:第8118期   

芜湖造船厂是中国现代造船厂超过百年历史的三家老厂(另二厂为“江南造船厂”和“沪东造船厂”)之一,也是安徽省仅有的超过百年历史与文化积淀的最大的造船企业。

据《芜湖通史》记载:芜湖造船厂,清光绪26年(1900年)5月,由镇江人胡志标在亲友的支持下,创办了“福记恒杌器厂”,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这座造船历史悠久的老厂,与国家命运荣辱与共,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如今依旧生机盎然。

1949年4月27日,安徽省机械工业中第一家国营企业——皖南企业公司芜湖铁工厂成立,1951年3月,更名为安徽省芜湖铁工厂。出于保密原因,工厂以代号称呼。该厂代号440,即芜湖人俗称的四四零厂,此代号一直用到20世纪60年代。

1952年11月20日,芜湖铁工厂与一机部华东办事处签订合约,承制四套挖泥船,从此该厂开启了造船之门。

1953 年 9 月 25 日,芜湖铁工厂首次制成钢质抓斗式挖泥船(55 立方米/时)成功下水,标志着芜湖造船工业从此拉开序幕,确定了芜湖铁工厂的发展方向。

1954年9月22日,芜湖铁工厂更名“国营芜湖造船厂”,并开始大规模扩建,新增厂房面积3.14万平方米,增加设备135台,由修船开始转向制造钢结构船,从而开创了芜湖造船新纪元,结束了安徽省只能修理钢质船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海军建设迫在眉睫,国家向芜湖造船厂下达建造02型木质鱼雷艇的国防生产任务。当时,对于“芜船人”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缺人才、少资金、无材料,更没有专业生产场地。艰苦的环境激发了工人们奋斗热情,全厂集智攻关,解决了武器设计、技术改造等诸多难题,最终将一艘艘性能卓越的鱼雷艇顺利交付海军。

1958 年 4 月,朱德委员长来到芜湖视察快艇生产。1958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芜湖造船厂。毛主席详细地询问了远航鱼雷快艇的生产情况以及一系列技术问题,并登上227号鱼雷快艇的驾驶台,在长江航行了20多海里。为纪念毛主席1958年9月20日视察芜湖造船厂,“文革”期间曾短暂使用过“58920”作为工厂的代号。

毛主席对芜湖造船厂的视察,极大鼓舞了芜湖造船工业。此后,该厂一直以生产军用船舶为主,兼造钢驳、货船、拖轮、客轮、轮渡、渔轮、油水船等民用船舶。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并出口海外,驶向深蓝。

1952 年至 1985 年,芜湖造船厂共建造船舶 126种,其中军用船舶 42 种,民用船舶 84 种。总共建造各种船舶2947艘,总吨位达21.4887万吨,其中鱼雷、导弹等战斗快艇138艘;共有28个技术改进项目,包括船舶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

1971 年 5 月,芜湖造船厂试制玻璃钢扫雷艇,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3年12月6日,芜湖造船厂建造的5000吨“红旗 171”号下水,这是中国内河船厂建成的第一艘最大吨位的远洋货轮。

1984年4月2日,芜湖造船厂为孟加拉国建造的3000HP海洋救助拖轮交货仪式在上海举行,这是该厂第一次建造的外贸出口船。

1984 年 12 月 5 日,芜湖造船厂制造的中国第一艘三百箱全集装箱船“天燕号”下水。

翻开芜湖造船厂 120 年,尤其是建国 70 多年的历史卷轴,37 项“第一”犹如 37 串璀璨夺目的珍珠,从小打小闹的修船到万吨级大船建造,从我国第一艘木质鱼雷艇到我国第一艘玻璃扫雷艇、第一艘海洋综合调查船、中国第一艘 2600P 海洋石油平台三用工作船、中国第一艘钢质水翼客艇……从民用船舶发展到军工舰艇生产,芜湖造船厂凭借悠久的造船历史和丰富的造船经验,从未停下创造和创新的脚步,在创立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在中国造船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伴随着中国发展出口天涯、走向深蓝,数十种型号舰船由图纸变成现实,从船厂驶向万里海疆。

2017年,成功建造并交付2.8万吨化学品船,标志着芜湖造船厂进入大中型液货船市场。

2018年4月12日,是芜湖造船厂全体员工自豪的日子。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人民海军 48 艘战舰铁流滚滚,千里之外的芜湖造船厂员工从电视画面上看到这一幕,无不心潮澎湃。“建设世界一流海军,作为军工人,我们要敢于担当,善于创新、勇于超越。”芜湖造船厂党委书记张钊说,受阅的舰船大多是新型国产舰船,自主创新精神贯穿了整个装备建造全过程。

2019年9月25日,由芜湖造船厂精心建造的中国吨位最大的2.8万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海得利”号驶离船厂码头,成功进入欧洲高端化学品船市场。该厂先后成功建造了2.4万吨重吊船,6500HP平台守护船,环保型清污船以及8.2万吨散货船。

2020 年 9 月 21 日,芜湖造船厂展览馆迎来开馆时刻。展馆浓缩了芜湖造船厂 120 年的风雨历程,讲述着企业发展的辉煌成就。走进展馆,一幅巨大的仿铜浮雕映入眼帘,一艘巨轮踏浪前行的历史画卷上镌刻的“百年芜船、扬帆未来”八个大字熠熠生辉。昔日被称为“小坞”的芜湖造船厂,如今已是屹立于世界造船之林的现代化大型造船厂。展馆是展示百年船厂的重要窗口,更是彰显芜湖造船科技创新的一张名片。(范守义)

(参考引用资料:《芜湖通史》《芜湖制造》《芜湖工业百年》《中国国防报》《芜湖造船厂厂史》)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