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有着鲜明的意象:浓荫、蝉声、荷影,骤雨雷声,还有滚滚热浪,燥得人难以招架。于是,唐人白居易吟唱了一首《消夏》:“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心静自然凉”由此而来。
我曾想置身于这个幽静的庭院,回归内心,回归难以描述的寂静之境,在绿荫、清风、古井、木窗、鸟鸣、蝉噪织构的自然佳境中,独享“心静”带来的“自然凉”。
想到这,我突然对“消夏”产生了兴致,感受到老祖先的聪明与智慧。千枝绽绿时,“踏青”;落叶纷飞时,“悲秋”;天寒地冻时,“过冬”,“过”“裹”同音同义也。可燥热的夏天,“消暑”。《现代汉语词典》注释“消”为“消失、消除、消遣、度过、需要”等意思。一个“消”字道尽世人面对酷暑的复杂心态。
人们缘何选择用消遣方式虏待酷夏?盛夏的街头七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路树,从青翠变得浓绿;街花,从含苞待放到姹紫嫣红,尤其美女们都显示其天姿秀色,淡雅的、浓艳的,精心打扮的、素面的,皆成为街上最美的风景线。大自然勾勒出的人体之美与健康之美,使得美女们乐此不彼地“消费”着热浪滚滚的夏天。
夏天的田野遍地浪漫。艳阳高照,蝉噪聒耳,溽暑蒸人,田间地头不知不觉地换上渐渐成熟的面孔。为避暑,农人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走进田间,弯着腰、低着头,一声不响地割稻、插秧,仿佛水彩画家在纸上纵情挥洒一般。接着又是脱谷、除草、施肥,忙个不停。累了便赤着脚丫、踩着松软温润的泥土,聚拢到树荫下,擦汗洗脸、喝茶、抽烟、吃点心,补充能力;聊球赛、讲故事、谈打算、话发展,在谈笑声里慢慢消除疲劳、消遣酷暑。
而令吃货们流连忘返地消夏原因,恐怕是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的时令瓜果。西瓜、南瓜、黄瓜、葡萄、樱桃、杨梅、芒果等,都经历了由“稀罕物”到“大众货”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一些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瓜果,进入普通老百姓生活后,很快便与中国本土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中国化的哲理表达。成语“瓜熟蒂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告诫人们不要违背客观规律;古代还有一种“瓜蔓抄,说得是一人犯事,触及其他人,转向攀染。这就是典型的“顺藤摸瓜”;瓜参与人类经济生活的表现也很抢眼,我们习惯将土地、财产等重要资源的再分配叫“瓜分”。人们还习惯把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人际关系称“瓜葛”。瓜果与人类关系如此亲近,不消遣夏天怎能体味!
当然,现代人消遣夏天方式还有很多,诸如戏水、旅游、读书等,其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皆在消遣酷暑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包含着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的心理,使其表达出一种独特酷暑生活哲学,这何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