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但有的书是良药,有的书却是毒药,开卷并非都有益,读书一定要有所选择。在读书上面,我欣赏冰心先生说的这句话:“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
什么样的书才算好书呢?自然是经典。因为经典作品都是经过了时间检验千淘万漉留下来的,人生苦短,书海无涯,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宝贵的时间用在读经典上面。正如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所言:“经典,至少不会坏了你的品位。”
中国文化有两大高峰,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群星荟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另一个是清末民初,大师云集,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留下很多经典之作。在中外经典作品中,我尤为推崇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先秦散文和唐诗宋词,遗憾的是,我接触得比较晚。现在,《道德经》《论语》《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红楼梦》等,是我的枕边书。如果能更早地懂得和遇见,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和发现。
当下的高考语文教育改革中,强调和突出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考查,这可以彰显民族的文化自信,也能看到时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有中华风骨和世界视野的人。少小时去读这些中国古代经典,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或是在作文里化用一些古诗词增添文采,而是种下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基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电子书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体积小、容量大、成本低,使用便捷、功能强大,可谓一机在手,应有尽有。但我还是喜欢并坚持着纸质阅读,享受一卷在手、书香氤氲的轻松和惬意。
对于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纸质阅读,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在书里。网络内容碎片化,不系统,不是我们占有了信息,而是信息占有了我们。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需要思考、沉淀、升华,为些过眼烟云的信息浪费只有一次的生命是多么不值得!反观纸质阅读,轻松自在,因为自身的参与,有了痕迹,有了温度和气息,又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