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要发展,产业工人是关键。近年来,亳州市扎实有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工作,在市县区委、市县区政府和市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市产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制度逐渐完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改革举措推陈出新,着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高站位 实举措
今年 5 月 24 日,亳州市召开市产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市产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具办科室负责人、各县区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参加会议。会议学习并解读了《2023 年亳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市产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和各自的工作任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启动起来,市委及时研究成立市产改协调小组,并由我们牵头,相关部门参与,认真研究制定我市贯彻省《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方案。”据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市产改协调小组先后8次组织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议,带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各成员单位层层传导压力,全面压实责任。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把加快推进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市委改革工作要点,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亳州市重点抓好大力加强产业工人思想引领、组织动员产业工人建功立业、不断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着力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进一步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加大统筹推进力度等6个方面 18 条改革举措的落实,有力有效推动产业工人思想引领、技能提升、待遇提高、作用发挥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
“在此基础上,我们切实履行宏观指导、政策协调、组织推进、督促检查的职责,发挥好牵头作用,及时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针对负责的15项牵头任务、6项参与任务和4项组织实施任务,全面提出推进政策衔接和落地见效的工作举措。”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强思想 促实干
“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没有技能,不能没有理想和追求……”今年7月18日,市总工会开展企业职工思政课——党的二十大主题报告会,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谭艳芳以《践行初心使命 汇聚奋进力量》为题,在亳州城建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 20 余名职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她生动的讲述、朴实的话语赢得了现场职工的阵阵掌声。
这是近年来亳州市大力加强产业工人思想引领的一个缩影。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大力加强产业工人思想引领,要以党建引领为根本保证。”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亳州市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考虑,加大“推优入党”力度。2018 年以来,该市共发展党员 14744 名,其中发展产业工人党员 1624名,占11.01%。2022 年,该市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3320 人,其中产业工人510名。
此外,市委组织部常态化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进一步推深做实非公企业党建“强基础、强班子、强覆盖”专项行动,全面实施“单独组建党组织计划”,制定年度党组织组建培育计划,推进党组织应建尽建。2022年以来,亳州市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220个,在各类非公企业中组建基层党组织1965个。
在建组织的同时,亳州市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广泛深入开展产业工人主题教育活动,用各类学习教育、主题宣讲凝聚奋进力量,组织职工建功立业——围绕“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主题,举办系列宣讲演讲、读书诵读、知识竞赛、书画摄影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活动351场次;示范性开展“最美职工”表彰会暨线上宣讲活动、“劳动创造幸福”暨 2022 年“劳模工匠进校园”线上宣讲活动,观看人数超 9 万人次,点赞数超 26 万次;指导推进全市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和劳模志愿服务活动共计 35 次;全市开展“五一学堂”公益培训36期……
增本领 长技能
今年 6 月,由亳州市利辛县总工会、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板集煤矿联合主办的“安康杯”竞赛暨“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煤矿职工技能运动会启动。这已是利辛县总工会与板集煤矿共同举办职工技能竞赛的第三个年头。本次竞赛设置 15 个项目,139 名选手通过选拔进入决赛。竞赛期间,选手们比实力、显身手,展现了新时期产业工人昂扬向上、踔厉奋发的时代风采。
“对产业工人而言,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要想在本职岗位上展现能力才华、实现个人价值,必须不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劳动和技能竞赛就是产业工人发挥作用、锤炼技能、创新创造的重要舞台。”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18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共举办竞赛6337场次、参与职工81.5531万人次;参与线上线下“安康杯”竞赛活动的单位4735个,参加职工57.6472万人次。通过各类竞赛,广大产业工人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磅礴力量不断迸发。
职业技能培训则是产业工人实现职业技能等级提升的另一渠道和方式。
2021 年以来,亳州市拨付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资金 6653 万元,争取各级就业补助资金1.45亿元,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 4770.89 万元。市总工会配合市人社部门安排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资金2887万元,用于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开展。
各企业也不断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实效,进一步激发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情,着力打造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职工队伍——安徽江淮安驰汽车有限公司引入并建立“40+4”工作学习制度,对不同岗位的职工能力提升需求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课件的开发,同时制定“三个三”多能工培养方案,通过岗位学习、师带徒、岗位轮换等方式,达成一人会三岗、一岗三人会、30%全能工的培养目标,为汽车装配的柔性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安徽省东升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部分组成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助力核心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
保待遇 提地位
“当前,一些产业工人技术技能认定与职位晋升不挂钩,向上晋升空间少,这制约了人才资源的使用和积极性的发挥。”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要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打破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界限。
在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池两道”培养模式大大激发了产业工人的内生动力。
“‘两池’即建立‘工匠池’‘精英池’——我们将具有匠心精神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工匠池’,将有创意、有想法、敢作为、敢担当的优秀管理者纳入‘精英池’,通过对技术工匠和管理精英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激励,为公司储备技术行家、优秀管理人才。”该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解释道,“两道”即打通“技术通道”和“管理通道”——“管理通道”适用于科室单位的工作员和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制定管理办法,明确各层级标准和管理细则,根据工作业绩、综合素质、发展潜力等维度,对工作员进行梳理定级,再实施职位和薪酬调整;“技术通道”适用于技术型职工,通过明确通道层级标准,实施考核评审,将有技术、有能力、有贡献的优秀职工纳入通道,并给予相应的津贴激励,“此举能够让很多敏于事而讷于言,或者暂时不能走上管理岗位的专业型人才,通过专业技术能力获得涨薪的机会。”
此外,近年来,亳州市落实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通过健全一系列制度安排,该市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探索实行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等,不断创新产业工人当家做主权利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据统计,亳州市各地各单位选举产生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 366 名,其中产业工人代表 10 名,占比 2.73%。市第五次党代会选举出席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38 名,其中产业工人代表1名,占比2.63%。
2022 年,市人大、市政协进行换届选举,选举出新一届市人大代表439名,其中产业工人类型代表72名,占总数的16.4%,比上一届提高0.2个百分点;选举出新一届市政协委员447名,其中产业工人6名,占总数的1.34%。
“接下来,我们将以‘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深化,为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凝聚广大职工奋进力量,为谱写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