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合肥高新区青年五四奖章线上评选开始啦!快来选出你心中的优秀青年吧!”近日,坐落于合肥高新区柏堰科技园(以下简称“园区”)的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监李聪敏被提名为第五届合肥高新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他研发的高压柱塞泵缸体作为关键机械零部件项目于前不久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3 年版),该项目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还提高了我国高端液压系统及其装备制造业水平。
事实上,在园区,像李聪敏这样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技能人才还有很多。“我们园区是一家拥有 3000 余家企业、4 万余名产业工人的家电工业园区,已构建起以家电产业为主导、以四大战新产业为支撑、新经济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一强带动 多点支撑’产业格局。”据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范成贵介绍,今年以来,园区发挥5 家市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试点探索”到“区域展开”,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
守心持正 打造思想引领新引擎
“作为党员,一定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公司的发展放在前、想在先,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公司发展的共促共赢。”在园区,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营养餐经理麻宗明经常在“班前十分钟”微宣讲活动中给党员产业工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并开展红色教育、质量教育、安全教育。
时至今日,身为“全国优秀农民工”的麻宗明在回想起2021 年 7 月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时,内心仍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自 2005 年进入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以 来 ,他 始 终 脚 踏 实地、勤勤恳恳,尤其是成为一名党员后,他更是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为了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2024年,园区通过“双培三帮带”,向产业工人倾斜党员发展指标,培养吸收一线班组长、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等 24 人入党。此外,园区开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班组竞赛 220 余场次,组织 1000 余名产业工人参加“好网民”“皖工惠”等活动,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劳模工匠进车间、进工地、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及“班前十分钟”微宣讲活动等150余场次。
提档升级 培育岗位建功先行者
“5 分 15 秒!完美!”2023 年 8 月,在园区工会举办的行车穿针安全操作技能竞赛中,来自合肥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的王磊上演“穿针引线”的绝活,以最快速度、最少失误获得竞赛第一名。“与优秀的‘行车大咖’同台竞技,既让我开阔视野,也激励我苦练技能、精益求精。”作为上一届竞赛的第五名,经过一年的训练,王磊的操作技能有了质的飞跃。
园区制造型、技术型企业众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因此,2023 年,园区开展“比创新、比创业、比创造、增动能”专项行动,来自 100 余家企业的近 2000 名产业工人参与其中,节约或创造价值2.56亿元。
此外,园区还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产业工人参加技术创新和“五小”创新,在为产业工人搭建技能提升平台的同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我们园区开展工业机器人、CNC 编程等 A、B、C 级劳动和技能竞赛 36 场次,园区产业工人获得第 23 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新技术工程奖’、中国质量创新与质量改进成果示范级成果奖 1 个和专业级成果奖 2 个、首届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科技与产业创新大赛成长组三等奖等。”范成贵介绍说。
破土冒尖 搭建人才成长快车道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近年来,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出台《公司一线岗位技能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公司技能带头人管理办法》,遴选一批在技术技能、操作技能、生产技能、复合技能等方面突出的带头人,从事材料研发工作的郑合静正是其中一位。从初出茅庐的研发工程师到复合材料技术研究所所长,郑合静已完成从优秀技能人才到技能团队带头人的身份转变。
作为一名技能团队带头人,郑合静毫不吝啬地与青年工程师分享业务知识、工作经验、研发技术,并逐条讲授知识,反复操作示范。目前,复合材料技术研究所不仅成为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挑大梁的独立业务中心,其开发的油缸轴套、高压齿轮泵自润滑复合材料等还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近年来,园区创建跨产业、跨行业、跨企业的“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采用“1+1+N”的联盟组织模式,即:1 个牵头工会组织+至少 1 个市级(含)以上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N 个各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助力园区内 32 家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由点成面、形成集群,打造模范引领、名师带徒、攻关创新、技术交流、成果转化五大平台,不仅实现联盟各工作室之间的资源共享,还使得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水平得到提升,累计培养选拔劳模工匠、中高级技能人才等2000 余人。
招才引智 增强技能人才自豪感
“通过‘班组长能力提升’行动,我拿到了过渡房的钥匙,从此不用再自己租房了,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日前,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三分厂直流班组长许灵军以积分排名第一名的成绩优先获得公司给予的过渡房名额。
据悉,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为了提升班组长管理能力,使班组长成为懂技术、善管理、会带班的一线直接指挥者和管理者,构建了一线班组长胜任能力“三懂四会”模型(懂设备管理、懂班组安全管理、懂管理工具应用,会沟通、会执行、会管理、会指挥),并利用每周二、周四 18:30-19:30,对总装、直流、机嵌、塑封等班组的 46 名班组长进行班组基础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沟通技巧等多方面培训,期满进行考核评价。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为考核评价积分排名前10的班组长提供3个过渡房、4个中层干部体检套餐、3个专属车位奖励,并提高一档绩效工资,所有参训班组长还能够获得岗位技能学习的高级证书。
“近年来,我们园区在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劳模先进时,逐年提升产业工人的数量和比例,并指导企业完善工资平等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持续推动国有企业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和已建会百人以上非公企业普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范成贵表示。
扩容破圈 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
近年来,园区不断在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上下功夫,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截至目前,389 名农民工参加“农民工免费上大学”活动,327 名农民工取得“双证”(大专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据范成贵介绍,今年以来,园区还开展“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行动和“春风行动”,组织社区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活动16场次,新增就业人数2400 余人。
同时,园区企业也持续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扩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如: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提倡的“T-360 价值提升工程”围绕“促进生产、质量安全、现场积分、技能提升”四个维度,通过职工“成长树”(职业发展路径)、“接班人”计划(储备人才培养)、产能“争霸赛”、技能“晋级赛”(技能和学历提升、星级绩效晋升),实现全员创新、全员促进、全员发展。
“目前,我们园区围绕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方面,搭平台、拓渠道、建载体、强产业、聚人才,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成效。”范成贵说,下一步,园区将进一步打好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组合拳”,发挥优秀技能人才创新创效“牵引机”作用,让更多的产业工人长技能、有奔头、得实惠、有前途、有尊严。
(胡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