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3-0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省创新出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全流程管理指南

    摘要:本报讯为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近日,我省印发《安徽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全流程管理指南(试行)》,系统构建从建设、运维到报废的全链条管理体系,为全国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安徽样板”

  • 阜阳900余个重点项目向新发力

    摘要:本报讯重大项目是经济稳中求进、发展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也是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进转型发展的“新跳板”。日前,阜阳市2025年第一批次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计划正式印发。该市第一批共编制重点项目914个、

  • 我省一项关键技术荣获2024年度航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摘要:本报讯3月6日,记者从省交通厅获悉,近日,2024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公布,安徽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参与完成的“我国小型船舶检验关键技术与制度创新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荣

  • “智”造机器人

    摘要:3月4日,在位于马鞍山市雨山经开区的安徽斯塔克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激光切割机器人。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三维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及非标产线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

  • 2024年我省知识产权授权专利破14万件

    摘要:本报讯3月4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安徽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我省知识产权工作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我省在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转化效率、创新活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其

  • 安徽再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可复制鲜活样板

    摘要:本报讯3月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经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安徽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第三批)》正式发布。这些案例反映了我省各个方面推进长三

  • 金融监管总局试点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

    摘要: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5日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获悉,金融监管总局近期组织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工作。据介绍,金融监管总局深入调研科技企业融资堵点痛点,聚焦科技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试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再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可复制鲜活样板

   期次:第8531期   


本报讯 3 月 6 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经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安徽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第三批)》正式发布。这些案例反映了我省各个方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探索,是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安徽全省域加入长三角,为安徽发展提供了最大机遇和红利。近年来,我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开展创新探索和攻坚突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典型经验。2021 年和 2023 年,我省先后发布了两批共 60 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其中,推进沪苏浙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中新苏滁打造长三角园区合作样板等 27 个案例入选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充分反映了我省落实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有力促进了各地各单位互学互鉴。

202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要求我省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带动省域内区域协调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省长三角办牵头组织开展了第三批实践创新案例评选。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各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共申报案例 150 多个。省长三角办坚持全过程公开、全领域覆盖,经广泛征集、分类初核、第三方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并提请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遴选推出 40 个案例。其中,“十佳”案例 10 个、优秀案例 30 个,包括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高水平开放、区域协调、体制机制等 7 个方面,涵盖省、市、县(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多层级多主体,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徽经验”。

据了解,我省第三批案例主要有五个方面特点。

一是在科创产业跨区域协同上“向新求质”。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两心同创”,支持长三角区域内光源集群化建设、体系化攻关、规模化“沿途下蛋”,突破先进薄膜材料、大光栅技术等“卡脖子”难题,近三年来孵化或入股企业 10 余家,为能源、化工、显示、信息、医疗等行业上百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有力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二是在高层次协同开放上“开拓新局”。主动对接沪苏浙优质开放资源,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省委金融办、安徽证监局 2023 年 8 月指导在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腹地设立上市公司“徽客厅”,累计开展各类资本对接会、交流会、产业论坛 31 场,服务安徽上市公司超 40 家,成为皖企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是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创新模式”。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共同推动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和城市(县、区)“一对一”结对,深化与沪苏浙全方位合作。马鞍山市推动和县、浦口毗邻地区持续深化“两省一街”共管共治模式,在已有警务跨省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功能,设置 5 个“跨省通办”窗口,2024 年办理民生事项超1500 件,服务群众“进一扇门、办两省事”。

四是在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上“探索新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路径模式,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累经验、树立标杆。省政府办公厅打破就水论水、单一资金补偿的思维定势,坚持多元合作、发展共享,创新设立产业和人才补偿指数,首创实施“皖浙合作十件事”,升级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区,为流域生态补偿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

五是在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上“求新突破”。持续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在推动要素跨区域流动、资源跨区域共享上持续发力。省委组织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牵头在上海建设“安徽长三角人才工作站”,建立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在沪皖籍各类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省委宣传部创新跨省联动宣传机制,联合推出《“链”上长三角》等系列专栏,开展《共话长三角·科创先锋》等专题报道,《潮涌长三角》入选优秀国产纪录片,多形式多角度讲好“长三角故事”。(本报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