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1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安徽站公益培训点燃文化热情

    摘要:本报讯“中华经典诵读大会”安徽站作品征集公益培训活动,近日在马鞍山市里白城市悦书房火热开展,现场座无虚席,众多青少年和家长热情参与。活动由马鞍山南湖悦书房运营负责人、资深阅读推广人曹鹏主持。此次培训邀

  • 2025安徽褒山夏季“村晚”陈沃村开锣

    摘要:7月12日,“大地欢歌美好安徽”2025安徽省“四季村晚”褒山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于含山县环峰镇陈沃村精彩举行。村晚在鼓舞《歌唱祖国》中启幕,随后,民俗《双龙争霸》、相声《巷里巷外》、含弓戏《礼尚往

  • 实景红色剧本杀《烽火皖南:隐秘使命》亮相

    摘要:本报讯连日来,为赓续红色血脉、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中共黄山市屯溪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精心筹备半年之久打造的红色实景剧本杀《烽火皖南:隐秘使命》,在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正式亮相。这是全国首个在红色纪念

  • 2025年6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发布

    摘要:本报讯在中宣部出版局的悉心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精心组织评选的2025年6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于7月7日在北京正式发布。本次入选的书籍体裁广泛、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文化、艺术、自然、儿童文学

  • 第八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在六安启动

    摘要:本报讯“红源绿韵大别山,光影华章耀六安。”7月10日晚,第八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暨“抗战记忆·山河铭记”夏季纳凉电影放映周在六安市正式拉开帷幕,一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的文化盛宴就此开启。本届盛

  • “九一八”事变后,安徽工人掀起抗日救亡怒潮

    摘要:“九一八”事变的炮声,如惊雷般炸响在中华大地,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东北领土。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国各界群众的强烈愤慨,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安徽,各级共产党组织积极响应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八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在六安启动

   期次:第8620期   

本报讯 “红源绿韵大别山,光影华章耀六安。”7 月 10日晚,第八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暨“抗战记忆·山河铭记”夏季纳凉电影放映周在六安市正式拉开帷幕,一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的文化盛宴就此开启。

本届盛典以“红源绿韵大别山 光影华章耀六安”为年度主题,紧密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这一重要节点,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除常规的作品征集、盛典进校园、推优晚会、影片展播等经典项目外,还创新性地新增了“微短剧”“胜利 80”两个征集单元,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特别策划的“抗战记忆·山河铭记”夏季纳凉电影放映周活动成为一大亮点。盛典借光影佳作开启活动序幕,旨在通过一系列优秀影片,传递红色精神。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启动仪式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主题曲《红色记忆》悠扬奏响,拉开了活动的帷幕。紧接着,一场精彩纷呈的红色“文化大餐”呈现在观众眼前。童声合唱《红色传家宝》以其清澈纯净的歌声,传递着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美好愿景;诗朗诵《不朽》铿锵有力,将英雄的故事娓娓道来,让现场观众深受触动;歌曲《永远的大别山》饱含深情,抒发了对大别山的无限热忱与眷恋。现场观众全神贯注,沉浸在这场视听盛宴中,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着热血与信仰的力量。

文旅推介环节紧扣“跟着创意游六安”主题,重点推介了安徽大别山红色旅游创意大赛和四条清凉研学红色线路。这些线路独具匠心,将红色研学与清凉体验巧妙融合。游客在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历史的同时,还能在夏日里享受一份独特的清凉与惬意,为红色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后,多部优秀影片“轮番上阵”,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微电影《我和我的六安》《中国大坝》率先亮相,以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红色传承与新时代的奋斗精神。电影《风雪大别山》(数字修复版)的震撼登场,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观众们在光影流转间,深切感受到红色故事跨越历史长河的磅礴力量,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盛典于 7 月 10 日至 16日期间开展“抗战记忆·山河铭记”放映周活动。每晚7时,在六安市民广场、皋城广场,一部部经典红色影片准时展映。这一活动旨在让更多人触摸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在全社会营造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良好氛围。

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枢纽,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自举办以来,成果丰硕。截至目前,已累计征集红色微电影、短视频作品 1.5 万余部,推优展映作品 600 多部,新媒体话题参与总量超 25 亿人次,参与地区覆盖全国。盛典不仅在影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更为红色基因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本报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