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1-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五项行动助推合肥市工会工作新发展

    摘要:○2019年“五一”表彰大会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宋国权,市长凌云亲切会见时代劳动模范代表,并与他们合影留念。○2019年8月2日上午,合肥市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在市体育中心隆重开幕。市委副书记郭强宣布运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项行动助推合肥市工会工作新发展

   期次:第7287期   

○2019年“五一”表彰大会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宋国权,市长凌云亲切会见时代劳动模范代表,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2019年8月2日上午,合肥市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在市体育中心隆重开幕。市委副书记郭强宣布运动会开幕。

○2019年9月26日上午,

  “奋进新时代歌声颂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合肥市职工合唱展演在市政务中心大会堂举行。

○2019年创建的幸福驿站样板点,有效缓解环卫工、快递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如厕难、饮水难、吃饭难、休息难”等问题。

○2019年11月29日上午,合肥市总工会召开2019年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暨蓝领创新活动总结会议。市委副书记郭强出席会议并为获奖单位颁奖。

○2019年9月27日上午,市总工会在合肥荣电集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

2019年,合肥市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实施五项行动,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岗位建功大竞赛”行动发挥职工群众主力军作用

      2019年,合肥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持续推进“岗位建功大竞赛”行动,推动广大职工群众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合肥创新之都建设作出贡献。

丰富“蓝领创新”品牌。为激发一线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合肥市总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开展针对一线职工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攻关、小建议的职工创新成果评审活动,共收到申报成果1570项。按照文件规定评审流程,评审办公室从专家库中选取了28位行业专家,组成八个评审组,进行集中封闭评审。专家进行初评后,再由各组组长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初评结果进行复评合议。结合创新成果所产生的实际价值和影响力,推选出303项拟补助成果,其中,一等成果15项,二等成果45项,三等成果75项,优秀成果158项,发放“五小”成果研发补贴资金302万元。全面升级打造劳模和蓝领创新工作室,自2019年起,由市总工会每年选树30家标准化劳模和蓝领创新工作室,根据工作室规模及工作成效,加大扶持力度,对验收合格的创新工作室连续三年给予3—5万元/年经费补助。2019年,经基层申报、评审组实地走访考核,市总共对30家标准化劳模和蓝领创新工作室进行认定,发放补助资金120万元。

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共组织200项劳动和技能竞赛,1100余场选拔赛,参赛职工65万人,竞赛经费补助600余万元,为历年之最。2019年的劳动竞赛主要有以下特点:突出“全”,首次采取“两类三级”竞赛模式,面对全市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覆盖,形成“全员练兵、分级竞赛、层层选拔、集中展演”的合肥竞赛模式。突显“新”,竞赛项目进一步向新领域、新行业、新职业拓展延伸,首次举办机器人、动漫设计、软件及电子信息、家电钎焊、数控机床、电子商务等市级竞赛项目。突现“实”,进一步加大竞赛保障力度,对竞赛规模、组织效果、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实打实的奖励。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参加助推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公交、燃气等行业选手在全国大赛、长三角大赛中勇摘桂冠。

“维权维稳大推进”行动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2019年,合肥市总工会认真履行工会基本职责,着力推进“维权维稳大推进”行动,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推动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与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组织“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活动队,赴各县(市)区、开发区农民工集中的工业园区、企业、工地、街道等地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在全市开展征集“工会普法大讲堂——2019‘法律六进’巡讲活动”项目需求,“菜单式”订制,使宣讲活动更加贴近基层、贴近职工,更加符合各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2019年,共组建13支法律服务分队,进行法律广场宣传和法律知识讲座,开展法律咨询720次,受众2.3万余人次。

大力实施法律援助。积极推动法律援助分站建设工作,及时、便捷为本区域的企业和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发挥市职工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中心(站)主渠道作用。采取接待、咨询、立案、调解、仲裁、援助一条龙服务。全年接待维权来访、咨询3800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69件,为职工挽回损失866.4万元。

全力推进集体协商。2019年3月,在全省集体协商“春季要约”推进会上,合肥市总工会介绍了开展集体协商,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园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根据省总深入开展集体协商质效评估工作的要求,合肥市与各县(市)区、开发区工会积极协调对接,通过线上审核、线下实地考察,择优确定一批集体协商质效评估试点企业积极开展,并向省总推报了2个行业(含区域)和2个民营企业集体协商典型案例。2019年,全市累计签订集体合同12587份,覆盖企业45927家,覆盖职工1360047人,已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90%。深入开展“安康杯”活动,竞赛单位4122家,参赛职工达32.1万人,参赛班组1.9万个,推动合肥市工会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职工素质大提升”行动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2019年,合肥市总工会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推进“职工素质大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加强职工思想引领,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举办工会大讲堂180场,覆盖职工20万人。举办庆祝合肥市总工会成立70周年“七个一”系列活动,开展“倾情礼赞新中国网聚职工正能量”好网民活动,136.3万人次参与网上评选活动。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奋进新时代歌声颂祖国”职工合唱展演活动。全市各行各业近千名职工在政务中心大会堂放声高歌,用歌声传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工具,联合新闻单位,大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做到“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影像、报纸有文章、网络有传播”,使劳模事迹深入人心。2019年“五一”前夕,以合肥市总工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开展寻找“合肥市时代劳动模范”活动,从157位候选人中推选出马毛姐、张世华、陈荣珍等20位具有时代影响力的杰出代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进行了通报,凝聚了广大职工的思想共识和价值取向,进一步把劳模“基因”植根到新时代职工群众身上。

“十一”前夕,举办“劳模精神红色传承”劳模进企业暨劳模先进事迹宣讲活动,通过深入一线职工中讲述劳模故事,让学习劳模、争当劳模成为广大职工的思想共识和价值取向。

丰富活动展示风采,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职工美术书法大赛,共收到绘画、书法作品552幅,是近年来职工参赛人数较多、参评水平较高的一次大赛。举办合肥市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在为期1个月的比赛中,共有68个代表团、5000多名职工参加17个大项、89个小项的角逐。本届运动会不仅参与面广,积极性高,赛事规模也创下了历届之最。组团参加安徽省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取得了甲组金牌总数第一、团体总分第一,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普惠关爱大服务”行动营造服务职工大格局

      2019年,合肥市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理念,重点推进“普惠关爱大服务”行动,营造服务职工大格局,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全力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制定下发《合肥市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市级困难职工档案,实施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建档在册困难职工960名,累计生活救助1140人,发放救助资金699.12万元;助学救助281人,发放救助资金170.99万元;医疗救助185人,发放救助资金189.73万元。

持续开展“绿色出行”工会会员普惠关爱活动。2019年,合肥市总工会围绕低碳城市建设,在全市工会会员中继续开展“工会会员日”活动,采取线上报名,会员家庭参加的模式,以节目展演、政策咨询、工会知识竞答、互动体验活动等形式,让会员在互动活动中体验并了解工会工作。“工会会员日”当天启动“2019合肥工会会员绿色出行普惠关爱行动”,将每名工会会员享受公共交通出行补贴由40元提高至50元,362815名会员享受充值补贴,共计发放补贴1814万元,有效地扩大了工会的影响力,促进了建会入会工作。

创新做好“四送”服务。2019年一季度,全市各级工会、帮扶中心举办“春送岗位”举办专场招聘会87场,就业服务36880人次,精准援助实现就业人数3054人。全市各级工会依托各类培训机构,积极组织生源,全年常态化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开办家政服务类、机械电工类、花卉类、营养保健类和创业管理类等多门免费技能培训,共培训、鉴定2000余人次;2019年合肥市总工会以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一线职工为重点,采取送清凉物品、送政策宣传、送法律维权、送文化晚会等多种形式,及时慰问奋战在高温、露天生产第一线的苦、脏、累、险职工和农民工。此外,市总工会结合“下基层、访工情”活动,分赴全市各个企业和慰问点,对5000多名公交司机,四个老城区三个开发区11000多名环卫工人进行全覆盖慰问,对公安交警辅警、公共服务行业、重点项目等一线职工14000余人进行慰问。全市各级工会总计投入资金1975万元,慰问一线职工23万余人;“金秋助学”向全市281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170.99万元;在传统“金秋助学”的基础上,今年实施弹性政策拓宽了助学面,针对生活困难但未达到建档条件的职工子女也给予救助,共资助未建档困难职工子女66名,发放助学金13.2万元,有效帮助了困难职工家庭解决子女上学难问题。“冬送温暖”慰问困难企业693家、困难职工8327户、一线职工7395人,发放款物934.18万元。

扩大一线职工疗休养覆盖面。市总在2018年开展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面向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有毒有害等特殊工种等岗位的一线职工、产业工人、农民工和各类先进工作者,投入资金300余万安排89批次4000多人参加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全市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大力创建幸福驿站和爱心母婴室。市总与城管、林园等部门配合,在户外劳动者相对集中的城区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布点,以共建、联建形式建设一批临街靠路、标识醒目,能够切实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的具有合肥工会特色的幸福驿站,2019年共创建18家幸福驿站样板点,有效缓解环卫工、快递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如厕难、饮水难、吃饭难、休息难”等问题;继续推动爱心母婴室建设工作,出台爱心母婴室建设标准和补助细则,新建爱心母婴室28家。

“夯实基础大提效”行动不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2019年,合肥市总工会进一步优化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稳步推进“夯实基础大提效”行动,不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持续提升工会服务职工本领。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统一部署,结合市总实际,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研讨、调查研究、问题检视等工作,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理论沙龙等多种形式,确保主题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大力加强工会规范化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下基层、访工情”活动。市总工会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共73人分成37组,结对联系13个县(市)区、开发区总工会,62个乡镇、街道级工会、企业工会,与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帮助联系单位解决具体问题,与职工群众交心交友。通过上门走访调研、微信QQ互动、电话交流、信函往来、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等多种方式,密切市总工会机关与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的联系,全年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走访100余次,进一步打牢工会工作基础。

深入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以基层工会“六有”为内容,开展基层工会达标提质活动。按照摸实底数、列出清单、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两次召集县(市)区、开发区总工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专题部署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作,整合全会资源,合力推进基层工会组建工作。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专业集群镇、百人以上非公企业建会和八大群体、农民工入会为重点,稳步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借助保安、餐饮、清洗保洁等行业工会联合会对重点行业和群体建会入会进行二次覆盖,成效显著。开展为八大群体和农民工会员赠送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累计惠及10000名职工会员。积极探索“三新”组织建会模式。在庐阳区召开全市楼宇工会组建现场会,推进全市新领域、新业态、新组织建会入会新途径。市总领导先后两次在省总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年现场会和视频调度会上介绍经验做法。2019年,全市新建基层工会组织1800余家,新发展会员19.5万人,比上年净增11万人,其中新发展农民工会员9.7万人。八大群体企业建立工会组织643家,发展会员4.9万人。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全部建立工会组织,城区乡镇级工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完成智慧工会二期建设立项工作,充分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网络信息技术,切实提高工会网上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工会阵地建设,市工人文化宫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工人文化宫(北区)项目立项和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合肥市职工文体中心选址包河区,正在积极筹建中。

2019年,合肥市总工会立足“在全省保持领先,在全国争创一流”的奋斗目标,和衷共济,勠力同心,多项特色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未来,合肥市总工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进一步开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组稿:合肥市总工会宣教部)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