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7-1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娄凤祥:用坚实的肩膀撑起家中一片天

    摘要: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在蚌埠市纬四街道上海栈社区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他叫娄凤祥,今年56岁。多年来,娄凤祥勤俭持家、孝老爱亲,照顾年迈的母亲和残疾的哥哥、姐姐,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

  • 关爱留守儿童丰富暑期生活

    摘要:7月12日,在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中心学校,志愿者正在教留守儿童剪纸。进入暑期,怀宁县各乡镇组织志愿者在留守儿童之家、农家书屋开办公益培训班,为留守儿童开设免费绘画、舞蹈、剪纸、书法等课程,让孩子们度过

  • 六旬夫妻同签遗体器官捐献协议

    摘要:本报讯“把器官捐给社会,既能帮助他人,又能为医疗事业作出贡献,这都是很好的事。”近日,在亳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程智杰和童金丽夫妇在遗体和器官捐赠协议上郑重签下了名字,百年之后愿意将遗体和器官

  • 货车突然起火的姐伸出援手

    摘要:本报讯7月12日中午,蚌埠市大庆路淮河公路桥上,一辆大货车突然起火。就在货车驾驶员不知所措时,从现场经过的一辆出租车紧急停下,驾驶员郭晓玲迅速下车,用自己车上的灭火器材将火扑灭,避免了更大的财产损失。

  • 环卫工喜领清凉包

    摘要:7月13日,在阜阳市淮河路街头,几名环卫工高兴地领到单位统一发放的高温“清凉包”。高温天气到来,湖北佳士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阜阳分公司购买白糖、绿豆、茶杯、花露水、清凉油、十滴水等物品,装成高温“清凉包

  • 路遇受伤儿童驻村队员及时救助

    摘要:本报讯近日,明光市驻苏巷镇吉庄村选派工作队队员张光璐在上班路上及时救助一名摔伤儿童,在当地传为佳话。7月2日上午8时许,苏巷镇吉庄村村民杨仙菊像往常一样做完保洁工作后,驾驶电动车带着6岁的儿子准备回家

  • 吊机电箱突发故障消防救下被困工人

    摘要:本报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两名工人在60米高空施工时,吊机突然失灵,两人被困高空,进退两难……7月10日晚上,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求救电话后紧急赶赴现场。事发地点为合肥市贵州路与四川路交口的一处工地

  • 两地警方跨省助力失散25年家人团聚

    摘要:本报讯7月14日,记者从合肥警方了解到,近期,在公安部“团圆”行动中,在合肥、昆山两地公安机关的帮助下,与家人失去联系长达25年的杨某某终于和家人重聚。7月13日上午,在合肥市救助站,合肥市公安局蜀山

  • 烈士陵园的接力守护

    摘要:透过苍翠的松柏,炽热的阳光照在地上。夏日午后尽管闷热,但孙孝刚和邵富恩依然手持镰刀、抹布,清理着墓穴周边的杂草,擦拭着墓碑。这是一处已有60多年历史的烈士陵园,12位烈士长眠于此。抗日老兵邵国敏义务看

放大 缩小 默认

烈士陵园的接力守护

   期次:第7636期   


透过苍翠的松柏,炽热的阳光照在地上。夏日午后尽管闷热,但孙孝刚和邵富恩依然手持镰刀、抹布,清理着墓穴周边的杂草,擦拭着墓碑。

这是一处已有 60 多年历史的烈士陵园,12位烈士长眠于此。抗日老兵邵国敏义务看守陵园半个多世纪。如今,年过九旬的他,身体每况愈下。守护烈士的责任便移交到他的邻居——退伍老兵孙孝刚手中,让烈士的故事、英雄的精神赓续……

不能忘却的往事

曹集镇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阜阳市阜南县曹集镇。陵园内,革命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纪念碑下,12座烈士墓由西向东依次排开,墓碑上刻有烈士的姓名和籍贯,他们中有的是阜南本地人,有的是湖南、广东、江苏等地人,还有一座无名烈士墓碑。

“从我记事起,就经常跟着父亲来,每次他都非常严肃。”97 岁的邵国敏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他的儿子邵富恩介绍,在他的记忆里,几乎每天父亲都会到这里转一转,擦擦墓碑,清理杂草。“我常看见他蹲在墓碑前自言自语,偶尔用手背擦擦脸,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

小时候,邵富恩偶尔会因为淘气弄脏墓碑,平时一向和蔼的父亲总会大声呵斥他,甚至会拉着他回家狠狠教训一顿。久而久之,邵富恩便明白了烈士陵园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也从父亲那里了解到深埋在地下烈士的故事……

1948年3月,曹集区人民政府成立,临时驻地在郭圩孜。曹集区人民政府成立后,一方面组织人力打倒地主恶霸,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支援淮海战役前线,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新生的曹集区人民政府通过开展活动打击了地主恶霸,也遭到了他们的仇视。地方土匪为搞垮曹集区人民政府,指示亲信混进刚组建的曹集区中队,伺机窃取情报。

1949 年 1 月 17 日,曹集区相关领导前往外地开会。得知区政府内部空虚,匪首卢祥云与潜伏在区中队内的奸细里应外合,于当日23时左右,带领300余人赶到郭圩孜。奸细偷偷打开寨门,土匪蜂拥而入。

“那时战士们还在睡觉,土匪就在奸细的带领下,朝床上的战士开枪……”邵富恩说,被惊醒后的战士奋起搏斗,但敌众我寡,最终除少数战士突围外,其他人或牺牲或被俘。事后经过确认,当夜共有22人牺牲。

为纪念郭圩孜惨案中牺牲的烈士,8年后,当地政府建了曹集镇革命烈士陵园,除了10位当地烈士的遗体被家人带走安葬,其余12位烈士长眠于此。

50多年的义务守护

惨案发生那年,邵国敏25岁。他祖籍河南省鹿邑县,自幼跟着父母外出讨饭,在阜南乡下长大。1942年,18岁的邵国敏报名参军,参加了抗日战争,曾在山东与日军交战。抗战胜利后,他回到阜南县。朝鲜战争爆发,他又积极参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退伍后,他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工人。

1962 年,邵国敏搬到阜南县曹集,从当地群众口中得知了发生于建国前的那场惨案。出于对烈士的敬仰,他开始义务看守烈士陵园,每天为陵园打扫卫生。这一守,就是50多年。

让邵富恩至今难忘的是,上世纪 80 年代,父亲为给烈士立墓碑,独自拉着架车购买了 12 块石碑,每块重约300多斤,他分5次才拉完。

好邻居接力守陵

去年开始,邵国敏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记忆力衰退得厉害。他最担心的是,今后陵园谁来守护?

“因为家里人多事杂,我没法做到像父亲那样全身心地看守陵园,希望有更合适的人接过这个接力棒,但闲时我也会来帮忙。”邵富恩说。

这一切,邵国敏的邻居孙孝刚看在眼里。

孙孝刚也是一位退伍军人,今年57岁的他还上过战场。“没有经历过战争,你就无法想象战争有多惨烈。”在一次作战中,孙孝刚曾亲眼目睹连队的两名战友牺牲,对于烈士他有着与邵国敏一样的敬仰之情。

邵国敏数十年如一日义务守陵,让孙孝刚很是敬佩。今年 2 月份,村里询问孙孝刚是否愿意接力守护陵园时,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接过邵国敏保管大半生的陵园钥匙,他成为烈士陵园的第二任守陵人。(任刚 田鋆生/文 王军侠/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