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6-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党旗礼赞”征稿启事

    摘要: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现新时代、新生活、新风貌,安徽工人日报副刊将推出“党旗礼赞”专题。现向您征稿:作品需以独特的视角、个体的体验,记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淮大地繁荣发展的历史巨变、江淮儿女砥

  •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摘要:“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几千年了,六月依然如箭在弦上的战事。此时,麦子已经成熟,任何风雨都能颠覆所有的努力。高考也是潜流暗涌,充满不确定性。就像麦子是父亲的河,高考是青春的河。如今,站在河对岸,我才发

  • 摘要:温馨 陆冠京/提供

  • 独创价更高

    摘要:给匾额题名,“翼然”可以,“泻玉”不错,“沁芳”最好。引用化用都不及独创,所谓化用诚可贵,独创价更高。题名是这样,做其他事也是如此。拥有独特的创造力,生活将会处处有惊喜。《红楼梦》大观园里的题名,比的

  • “老西藏”三伯

    摘要:虎年正月初一上午,我照例通过电话向千里之外的“老西藏”拜年。“老西藏”今年93岁高龄,耳聪目明,声音洪亮,读书看报自如。小时,我家粉墙黛瓦的百年老宅大门上,赫然挂着一块蓝底红字木牌,上书“光荣军属”。

  • 幸遇泥塑大师计宝林

    摘要:个子不高、身形瘦削、精神矍铄,蓬松飘逸的花白短发,满脸洋溢着慈祥,宛如亲和的邻家老人。“您是计大师吧!”我毕恭毕敬地赶紧上前。“我就是计宝林。大师,谈不上,都是虚名。”老人与我握手,笑着应答。那暖如秋

  • 父亲的矿山情

    摘要:高三毕业的那年暑假,父亲正式从矿山退休。那天他从井下上来,交了矿灯、自救器,一跨进家门,便嚷嚷着干了一辈子的“井下第一线”——挖煤,这次是彻底回到地面上了。我们都为父亲安享晚年而开心。谁知不到一个月,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西藏”三伯

   期次:第7854期   作者:□汪红兴

虎年正月初一上午,我照例通过电话向千里之外的“老西藏”拜年。“老西藏”今年93岁高龄,耳聪目明,声音洪亮,读书看报自如。

小时,我家粉墙黛瓦的百年老宅大门上,赫然挂着一块蓝底红字木牌,上书“光荣军属”。我不知这块牌是发给谁的,爷爷 1937 年贫病交 加 去 世 ,奶 奶 1968 年 猝死。我家族人多,父辈兄弟姊妹八人,散居全国各地。我爸和二伯长年不在家,我妈也不甚清楚。

直到我读小学三年级,有天中午放学,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中等个子偏瘦,身着四个兜草绿色军装,架着副 眼 镜 ,一 口 流 利 的 休 宁话。边上有人提醒说,这是你三伯。后得知,三伯家住四川,曾当过兵,去过西藏,已有十多年没回乡。

三伯小时在家乡读过小学,粗通文墨。因家中困顿,13 岁到屯溪烟店当学徒,参加过屯溪抗战文艺演出。期间结识地下党员王濂芳,接受进步思想教育,秘密加入了地下党。后受浙江衢州地下党派遣,到开化县华埠镇当小学老师,从事地下联络工作。

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江南各地陆续解放,正在华埠的他,怀着一腔热情,主动向驻军首长申请当兵。因为有点文化,有幸得到时任二野十八军政治部主任郭影秋的赏识,亲自批准,如愿加入解放大军的滚滚潮流中,担任军政治部文化教员,日夜兼程向大西南进军。

他回忆说,从开化徒步出发,每天要走百余里,多时一天 200 多里。背负着二三十斤负重,边打仗边行军,穿着草鞋,脚都磨出了血泡,鞋子都是自己打,继而是厚厚的脚茧。先后跨过赣江、湘水、乌江,进入云贵高原,来到巴山蜀水,先期抵达四川南部盐都自贡市。那段时间是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战友壮烈牺牲。三伯至今说起,还是泪水涟涟。

短暂休整之后,1951 年初,他们奉命向西藏进军,为大部队和平解放西藏打前站。爬雪山、过草地,冒着高原缺氧的危险,翻过海拔 3000 多米的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雪山,进入了阿坝、昌都等地区,步行千余里,天寒地冻,大雪纷飞,高原缺氧,最后抵达西藏首府拉萨附近黑河地区。

按照部队安排,作为政工干部,他经常深入藏民中访贫问寒,宣传党的政策。那时藏区生活十分艰苦,天气恶劣,语言有差异,斗争环境十分残酷,有时还有生命危险,但他毫不畏惧。有一次,一个村的头人被仇人杀害,运输工作陷入混乱,他被领导指派前去处理。他采用和风细雨式宣传方法,讲清民族政策,做好双方安抚工作,最终让工作顺利进行。

他吃了太多的苦,有着太多的故事。今天忆起,三伯总是充满了自豪感。

1955 年转业后,他就被组织分配到了天府之国四川省涪陵地区粮油车船队工作。在那,他成家立业,生养了两儿一女,如今是四世同堂。

他总说,他是幸运的,遇到了最好的时代。他经常教育家人和后人不负盛世,奋斗正当时。前些年,我在庐江县庐城镇政府从事社区教育服务工作。2020年七八月份,为办好牌楼社区参加合肥市第四届“能者为师——寻找社区好教师”遴选活动,我打算邀请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计宝林先生出山相助。

计宝林先生深居简出,一心扑在艺术创作上,能否请动,心里没底。就在不安之时,牌楼社区将计宝林泥塑《铁拐李》的参赛材料送到我的面前。

计宝林先生泥塑制作真是巧夺天工,十几道工序繁杂而有条不紊,泥塑成品栩栩如生。更令我肃然起敬的是,计宝林先生纡尊降贵,牺牲宝贵的艺术时光,来参加这样的纯公益活动。

有大师加持,一路爆棚,顺利进入决赛,我与计宝林先生有了一面之缘。

一天下班,路过计宝林先生的工作室,想与他沟通参赛细节。那是闹市区一处不显眼的院落,20几平米。趴在门缝往里看,搭在院里的一间简易工棚里陈列活灵活现的人物塑像,俨然一个古老与现代碰撞、时光与现实交融的世界。

我尽管吃了闭门羹,责怪自己的鲁莽,却很佩服计宝林的心远地自偏、大隐隐于市的心境。

终于得到计宝林先生的肯定答复,悬着的心放下来,企盼着大师的到来。

那天早晨,透着微微清寒,喷薄而出的朝阳驱散了连日的阴沉,碧空如洗、秋桂飘香,心情也舒朗了许多。一串清亮的手机铃声,将更大的欢乐送给了我:计宝林先生到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