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9-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进军营迎国庆

    摘要:9月24日,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探秘军营迎国庆”主题活动,邀请驻地学校百余名小学生走进军营,通过参观党史军史长廊、观看军事课目演示、体验武器装备、学叠军被等活动,让孩子们“零距离

  • 文明乡风向“新”而动

    摘要: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近年来,我省各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积极推进移风易俗,为加快乡村振兴助力。肥东县“包公家宴

  • 老年食堂托起幸福“夕阳红”

    摘要: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特别是空巢、留守、独居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日益凸显。位于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镇北社区的老年食堂,适时解决了辖区老人的吃饭难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准时开饭外,社区老年

  • 及时施援手情暖困难生

    摘要:今年中考,家住亳州市蒙城县小辛集乡辛集社区的学生小雨(化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蒙城县第一中学,但她不想让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爷爷再为自己上学而辛劳,萌生了放弃学业的念头。无助的爷爷来到社区寻求帮助。“

  • 义务送信,祖孙三代“接力”55年

    摘要:“每天上午,我都会守在家中等待邮递员过来,只要有村民信件,我都会及时准确送到村民手中。虽然现在的信件比以前少多了,但我还是要接好祖父和父亲的班,坚守我们三代人的承诺。”9月16日,笔者见到家住黄山市休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乡风向“新”而动

   期次:第7931期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近年来,我省各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积极推进移风易俗,为加快乡村振兴助力。

肥东县“包公家宴”倡新风

怎样让红白事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在包公故里合肥市肥东县,“包公家宴”受到了不少村民的欢迎。引导干部带动群众破陈规、树新风,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为群众的荷包“减负”,当地纪委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依托包公故里独特的千年廉政文化资源,打造“包公家宴”品牌,划定农村人情消费和宴席酒菜标准。

据悉,“包公家宴”包括精美凉菜 20 道、可口热菜 20 道、主打荤菜28 道,共 68 道菜可供挑选。规格分家常宴席和礼宾宴席,从 16 个菜品到18个菜品不等,标价600元至800元,消费者可以照单选择。不仅价格实惠,干净卫生,“包公家宴”的每道菜还有个别具特色的名字。大葱炒白干取名“清白人生”,糯米挂面圆取名“圆梦小康”,蒸米粉肉取名“蒸蒸日上”,红椒炒黄鳝丝取名为“择善而交”……这些菜名兼顾传统和现代,挖掘包公文化廉俭内涵,又紧扣地方风俗民情,群众喜闻乐见。

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社区将原王赤堡小学闲置资源,升级改造为“包公家宴大食堂”,在肥东县首家揭牌营业。开业以来,包公家宴大食堂举办了红白喜事 8 场,节约宴席开支 1.8 万元。镇村干部以身作则,主动报备红白喜事 50 多次,群众积极参与,举办了多场例如拒办“升学宴”“谢师宴”“参军宴”等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活动。为了提高群众对于移风易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认可度,竹塘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还充当服务员、讲解员、宣传员的角色,通过古朴肃静的环境渲染,色香味形的直观感受,一改推杯换盏的旧俗,以“包公家宴”菜谱为背景,通过每道菜背后的故事让宾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望江县高士镇推进移风易俗,传播文明乡风

“大爷不知晓,骗子手段高,获取你信任,再让你掏腰包……”日前,抖音“村长三人行”账号发布的短视频《反养老诈骗二》将安庆市望江县高士镇的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反诈骗等宣传融入到黄梅戏中,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今年以来,高士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巾帼工作队、树立优秀典型、绘制文化墙、悬挂标语等形式,在群众喜闻乐见、易记易行的生活娱乐中,潜移默化开展乡风文明宣传。

创新宣传手法。该镇以“村长三人行”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号为宣传阵地,与专业团队合作,制作《幸福家庭》《抵制高额彩礼》《和睦相邻》等30余条短视频作品普及移风易俗,全网点击量超1600万,单个视频最高浏览量超430万。

创新开展丧事简办。该镇以洗粉村廖小屋为试点,通过“铁脚板+网格长”模式,发挥“板凳会”“村民理事会”作用,走访、征集、统一村民意见。党员、村民小组长带头,红白喜事桌席举办统一地点;严格规定宴席菜品、礼金等,每桌宴席6至10个菜,白事不收礼金,喜事宴席收取 60 元礼金;设立廖氏陵园,集中安置逝世先人骨灰,骨灰不再入土,也不再侵占良田。

充 分 发 挥“ 娘 子 军 ”的 主 力 作用。箭坝村以村民组长及片干推选的方式分别从 19 个村民小组选举产生了 19 位有影响力、号召力、组织力的妇女代表成立巾帼工作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弘扬文明新风。

开展青年大讲堂。该镇通过榜样力量,倡导好风尚、正能量,将“向上、向善”精神根植人心,鼓励青年努力奋斗,助力乡村振兴。邀请2022年度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龙口村村民檀为娜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双腿的她,于2010年回到老家创业,通过诚信经营成功脱贫,“我希望我的经历能激励身边的群众,让他们能积极面对生活。”檀为娜说。

黟县西递镇弘扬“微奉献”,推进“微治理”

“村头乱搭的棚子恢复成菜地,环境美了,也减少了很多口角。村民对这个改造措施都非常赞成,我们也放心了。”近日,黄山市黟县西递镇西递村网格员洪悦介绍。原来,在村头有一块大菜地,归属几户人家,有户村民却将其中一块菜地改建成杂物房,围围墙,搭棚子,不但影响景区环境,还引起邻里口角。网格员了解情况后通过“e 治理”平台上报,经过平台调度流转,村委会、景区管委会、派出所和村民代表坐到一起。经协商,该户村民选择“退一步”拆掉围墙棚架。

近年来,西递镇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 路 径 ,弘 扬“ 微 奉献 ”理 念 ,推 进 社 会“微治理”,满足群众需求,帮助解决问题隐患,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哪家的路面要重新翻修、哪家的杂物要重新规整、哪家的东西占了公用通道……在西递镇霭峰村“百姓评理说事点”上,大家都能来评一评理。据了解,该镇立足辖区 6 个“百姓评理说事点”,创建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防范社会风险隐患、反映社情民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为民办实事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邀请各村“五老”“乡贤”“法律明白人”任信息员,参与百姓评理说事。

“家庭和睦,邻里和洽,家园和美,社会和谐”“矛盾纠纷,退让有度,和平调处”“依法自治、民主管理”……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处处体现西递镇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也在这样的实践中逐渐成熟,以“微奉献”精神树立“和合”乡风。(陈驰 黄佩佩 程方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