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7-0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

  • “文都”桐城行

    摘要:(一)桐城在山外。打小就认识桐城人。桐城人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欢迎。手中的小鼓一敲,大人小孩全都跑出来,在稻场上围成一圈,桐城人在圈内。桐城人的担子里,有一个玻璃柜子,柜子里的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 马灯里的初心

    摘要:九峰十三洞是一种算术的表达更像是一部悬疑小说龙凤山险峻观音洞玄妙韭菜沟惊悚沿着红军小道到达传贤故居之后看到那盏还亮着的马灯我心中的那个问号的弧圈被瞬间拉直化作一个劲道十足的惊叹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百多

  • 长大我就成了你

    摘要:1975年3月,父亲从部队退役后一直在家务农。从我记事起,父亲挂在嘴边最多的话是:“俺是一名党员,无论啥时候都要主动为群众当标杆、作表率。”那时,每到暴雨天气,村子里发生内涝是常有的事。镇上多次派人来

  • 摘要:

  • 青檀王

    摘要:招徕董家是村口的那株青檀。它活了近千年了,巨大而古老,像村庄的心脏,有自己的呼吸和心跳。通常,树根向土地深处延伸,而这株青檀树根隆出地表一人多高,盘节交错,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枝干依然参天,孳生出的枝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檀王

   期次:第8112期   作者:□陶翠霞

招徕董家是村口的那株青檀。

它活了近千年了,巨大而古老,像村庄的心脏,有自己的呼吸和心跳。通常,树根向土地深处延伸,而这株青檀树根隆出地表一人多高,盘节交错,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枝干依然参天,孳生出的枝枝蔓蔓,如同大树的毛细血管,即蓬勃有力,又保持树液循环的通畅,仿佛为整个村庄输送养分和力量。树南边有一口井,井水千年不枯,甘甜醇厚,滋养青檀。更神奇的是,树下有座六边形三级石塔,底径二米,高近四米,塔顶穿入巨大枝丫中,从一侧树根缝隙可窥见一米深处有块石碑,上刻碗口大的“檀”字。想来,起先石塔是依偎在青檀旁边的,谦卑的青檀将躯干一曲再曲,枝丫匍匐着地伸展,到最后将石塔化作树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青檀从此有了独特的风韵。我想,时间改变了青檀,也改变了塔,二者相互依伴又相互印证,以自己的方式记录历史,见证岁月流逝,沧桑巨变。

路过的人,无不为树塔天成的景观所惊讶。其实,它的学名叫“檀公古树”。

村庄名二酉,位于安徽青阳县酉华镇东部,地处一山凹里,两面青山夹峙,山上修竹茂密,泉水潺潺,与泾县云岭一脉相连。自古以来,就是宣纸原材料种植基地,这里青檀树木随处可见,漫山遍野。每年秋季,村民们砍伐成材的青檀蒸煮、剥皮,晾晒后,运往泾县宣纸厂。

说不清第一位来这里搭置茅屋或种下这棵树的始祖是谁,也不知道董氏先人为何从泾县迁移这里,没有任何竹册片纸的典籍保存下来。或许董氏先人某日从泾县翻山越岭来到这里,寻访宣纸原料青檀。看到这株青檀,走南闯北的他吃惊了,能让一棵树长得挺拔结实的地方,必定人旺家也富。往回走时,他暗暗记住了这个地方。这株青檀,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

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 1702 年),董氏家族迁入二酉。光阴流转,董家落地生根,后代生生不息,家族不断壮大,成为当地旺族。《董氏家谱》记述:“祠前有古檀焉,枝杆扶疏,苍翠劲茂,荫翳四蔽,形如毩然。祠前之古檀,不知共几经岁月矣,而纠结盘根历久,弥荣行见地灵呈祥。人文蔚起,董氏之兴,其有日乎,则兹树之庇荫,我村者不仅一二人,而且千百人,不仅一二世,而且千百世矣。”

一棵古树与一个家族的兴衰存亡紧紧相连。我不禁想起,老家门前那棵千年枸骨冬青,一年四季纷披着青绿的叶子。秋天,树上结满红彤彤的小果子,喜庆得很,村里的老中医便来采摘,备用入药。后来,有人想出高价买走,母亲摇头执意不卖。我凝视这株古檀,一棵树长在那里,经历风雨,一茬一茬的人路过,而它还在老地方站着,沉默不语。忽然间,明白了母亲当初的用意。

为表示对古檀的敬畏和感恩,董氏族人乃至全村,凡黄道吉日、节气更替、读书考学、闺女出嫁、媳妇迎娶、官员巡访、棺椁入土、正月舞龙灯等,都要绕古檀一圈,焚香祭拜,表敬意,讨彩头,保平安,泽子孙。舞龙灯时,在树下“试水点睛”让龙附有灵性,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人们把古檀当成神,是自然之神,对古檀的膜拜,其实是对自然的敬畏。

如今,它有了新身份:青檀王。与黄山迎客松、砀山梨树 王 齐 名 ,在 全 国 85株“ 中 国 最美古树”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地依托独有的千年古檀,乘着乡 村 振 兴 东风,打造起关于古檀的文化标识和旅游景点,展现绿美古树乡村的生态之美。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