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4-1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2024含山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

    摘要:4月14日上午,2024含山褒禅山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名跑友参加了体育赛事,尽情享受全民健身带来的欢乐。近年来,含山县积极拓展“体育+旅游+文化”模式,通过精彩的体育赛事将“流量

  • 滁州姑娘将亮相巴黎奥运会

    摘要:本报讯日前,国际手联官宣了参加巴黎奥运会沙滩手球表演赛的全明星阵容,滁州姑娘杜机娟名单在列,为亚洲女子第一人。杜机娟是滁州市明光人,现为中国女子沙滩手球运动员。她曾代表中国队多次参加世锦赛、亚沙会和亚

  • 凌家滩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已经确定

    摘要:本报讯4月11日,笔者从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了解到,凌家滩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已确定。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凌家滩遗址今明两年考古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今年计划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凌家滩遗址位

  • 蚌埠:公园变身“梨园”市民过足戏瘾

    摘要:本报讯戏入景,景出戏,公园变“梨园”。从4月10日起,一批精彩纷呈的传统戏曲演出走进蚌埠市龙子湖风景区,让市民游客过足了戏剧瘾。当天上午,演出活动以黄梅戏为主,穿插蚌埠本地特色戏曲剧种、非遗表演项目等

  • 2024年“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启动

    摘要:本报讯阅读润人心,书香满江淮。4月13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主办的2024年“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暨第十二届“省直机关读书月”游园活动在合肥骆岗公园举行。来自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的党员干部

  • 第二届合肥古玩文化艺术博览会将举行

    摘要:本报讯相约文化合肥,共享收藏盛宴。由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合肥古玩文化艺术博览会,将于4月28日至4月30日在华东文博城举行。本届博览会以“传承文化、互鉴交流”为主题,展览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

  • 第四届长三角体育节开幕

    摘要:本报讯4月13日晚,第四届长三角体育节开幕式暨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华东区)开赛式在宣城市宛陵湖体育公园湖心半岛广场举行。据悉,本次体育节突出体旅融合、时尚体育和传统体育,共设置山水生态类、快乐时尚

  • 品读经典分享感悟

    摘要:为进一步丰富女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4月11日,国网固镇县供电公司工会举办了一场以“书香国网·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读书活动,20余名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女职工齐聚在谷阳遗址樱花园,共同品鉴经典读物,分

  • “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阐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三

   期次:第8309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阐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

立足恢弘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两个结合”帮助我们真正理解中国道路。

这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朱熹园的一席话,发人深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党的二十大前夕,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一至三编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序言中指出要“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第二个结合”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2023 年 6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走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以中国理论指导新时代中国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了“两个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论断、重要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2021年“七一”前夕,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标志着我国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全面落地。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源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金融系统注入传承传统、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也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指明了提升金融软实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

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清晰标定: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之理”,使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充盈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

2023年4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展开,“一场新的学习竞赛”拉开帷幕。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一个民族就能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论述不断深入,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两个结合”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掌握宣传思想文化上的主动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2022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面对党内“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魂和根,理论创新之源才能越来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才会越来越强劲。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其中之一。

文脉绵延不绝,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

“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准确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原则方法,为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发展中华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两个结合”,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2023年2月7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它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新征程上,更好坚持“两个结合”,以真理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复兴之志凝聚磅礴之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新华社记者 施雨岑 王思北 徐壮)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