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12-2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栗战书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时强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通知》。◆2022年杭州亚运会亚运村全面结

  • 省总工会今年为职工办“十件实事”落在实处

    摘要: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扣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主抓重,务实担当,主动作为,完成了“四个年”“两项工程”“十件

  • 合肥地铁5号线南段明起开通运营

    摘要:本报讯12月24日,记者从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南段顺利完成工程建设及运营筹备工作,将于12月26日9时开通运营。据了解,5号线自2017年5月20日开工建设。为

  • 亳州前11个月城镇居民新增就业5万人

    摘要:本报讯从亳州市日前召开的就业创业工作视频推进会上了解到,截至1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82.17%,城镇登记失业率2.57%,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态势。今年以来,亳州市全

  • 歌唱祖国迎新年

    摘要:12月23日,华洋安徽芜湖康乐源服务中心举办“歌唱祖国迎新年”大合唱活动,80余名退休职工和青年员工引吭高歌《歌唱祖国》。他们以歌声为线索,回顾新中国成立71年来的发展历程,赞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

  • 我省首个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在合肥成立

    摘要:本报讯12月24日,我省首个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在合肥正式揭牌。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下,合肥能源大数据中心将广泛汇聚水、电、气、热等信息和数据,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政

  • 长三角铁路春运务工团体票开始办理

    摘要:本报讯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2月23日起,长三角铁路开始办理2021年春运务工团体票,计划采取提前网上团体预约和线下“包车”接洽的方式,竭力为广大务工人员购票提供方便。企事业单位团体

  • 创新引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本报讯一张图全面展示整个居委会的实时情况、抓拍摄像机实时传送抓拍图像、摄像头监控高空抛物行为……这是合肥市经开区首批智慧小区所呈现出的一幕幕场景。今年年初,面对疫情大考,社区的联防联控作用尤为突显,中

  • 长期护理实训基地开课了

    摘要:12月24日上午,在安庆市社会福利院,首批开班的50名护理员正在接受免费理论学习和护理实践操作的培训。当天,“安庆市长期护理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该基地以护理知识的理论学习和护理实践操作的方式,对全

  • 摘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首个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在合肥成立

   期次:第7503期   

本报讯 12月24日,我省首个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在合肥正式揭牌。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下,合肥能源大数据中心将广泛汇聚水、电、气、热等信息和数据,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精准和智慧化的服务,创造更加绿色、清洁、共享、共赢的城市数字化能源生态圈。

今年1月,合肥市政府与国网安徽电力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政企合作”模式下,共同推动城市能源数据中心和滨湖智慧能源示范区建设。

据了解,今年9月,合肥市智慧能源平台上线,该平台是支撑合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运转的基础。截至目前,合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累计接入2.5万户高压电力用户,168个充电桩,60座光伏电站,后期将逐步接入政务和气、水、热、石油、煤炭等数据和信息。

面向政府部门,中心对全市能源的种类、结构、运行和效率全景监测,对重点企业能耗总量和强度实施“双控”管理,支撑政府实时掌握能源运行状态,研判经济发展态势。在今年疫情和复工复产期间,合肥供电公司深挖数据价值,精准分析全市各区县、11大行业的产能恢复和变化趋势,对于政府部门落实分区、分级的精准复工复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面向企业,能源大数据推进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合肥供电公司借此构建贴近用户的服务新体系,充分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2020年,该公司累计上门服务10千伏以上用户达14028次,平均降低客户用能成本达40%以上。合肥地区高压用户业扩平均接电时间从2018年84天下降至2020年的24天。

面向居民,能源大数据开展个性化“用能画像”,合肥供电公司通过对“水电气”等家庭用能习惯进行智能分析,辅助能源企业精准开展智慧服务。2020年,该公司已完成滨湖新区10万户居民的用电大数据分析,有力地辅助了人口普查工作开展和社区“空巢”老人关怀等工作开展。

下一步,合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将深化建设和运营,加快能源大数据汇聚、存储、计算等研究和应用,有力支撑我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全省能源数据开发和利用水平。

(本报记者 魏如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