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4日,我省首个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在合肥正式揭牌。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下,合肥能源大数据中心将广泛汇聚水、电、气、热等信息和数据,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精准和智慧化的服务,创造更加绿色、清洁、共享、共赢的城市数字化能源生态圈。
今年1月,合肥市政府与国网安徽电力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政企合作”模式下,共同推动城市能源数据中心和滨湖智慧能源示范区建设。
据了解,今年9月,合肥市智慧能源平台上线,该平台是支撑合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运转的基础。截至目前,合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累计接入2.5万户高压电力用户,168个充电桩,60座光伏电站,后期将逐步接入政务和气、水、热、石油、煤炭等数据和信息。
面向政府部门,中心对全市能源的种类、结构、运行和效率全景监测,对重点企业能耗总量和强度实施“双控”管理,支撑政府实时掌握能源运行状态,研判经济发展态势。在今年疫情和复工复产期间,合肥供电公司深挖数据价值,精准分析全市各区县、11大行业的产能恢复和变化趋势,对于政府部门落实分区、分级的精准复工复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面向企业,能源大数据推进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合肥供电公司借此构建贴近用户的服务新体系,充分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2020年,该公司累计上门服务10千伏以上用户达14028次,平均降低客户用能成本达40%以上。合肥地区高压用户业扩平均接电时间从2018年84天下降至2020年的24天。
面向居民,能源大数据开展个性化“用能画像”,合肥供电公司通过对“水电气”等家庭用能习惯进行智能分析,辅助能源企业精准开展智慧服务。2020年,该公司已完成滨湖新区10万户居民的用电大数据分析,有力地辅助了人口普查工作开展和社区“空巢”老人关怀等工作开展。
下一步,合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将深化建设和运营,加快能源大数据汇聚、存储、计算等研究和应用,有力支撑我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全省能源数据开发和利用水平。
(本报记者 魏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