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宣城市总工会召开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开展情况。今年,该市总工会全面完成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任务。
从2019年开始,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已正式纳入省市33项民生工程之中。宣城市总工会按照“先建档、后帮扶、实名制”原则,在建档后针对致困原因精准帮扶,实现困难职工全面脱困解困。
2020年,全市共收到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331.6万元,省财政帮扶资金85万元。2020年度,该市使用中央、省财政专项帮扶资金、市财政送温暖资金及工会经费共计427.415万元,共帮扶建档在册困难职工475人,人均0.90万元。其中,用于生活救助135.6415万元,帮扶263户,人均标准为0.52万元;用于医疗救助150.7735万元,帮扶125户,人均标准为1.2万元;用于助学救助54.9万元,帮扶94户,人均标准为0.6032万元;使用86.1万元为343户困难职工发放了疫情生活补贴。全面执行了省总和市委市政府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部署,全市困难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为做好此项工作,宣城市总工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成立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市总工会党组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将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工程列入市总工会重点工作。二是全面落实帮扶联系人制度。为建档职工确定两名帮扶联系人,并加为微信好友,保持经常联系,半年至少走访一次。三是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定期与医保部门沟通,获取医疗自费额较大的职工信息,在做好获取信息隐私保护的基础上,做到主动发现,主动对接。四是借助全省工会网络建设,搭建宣城市职工服务平台。全市各级工会根据职工授权申请书,通过平台快速准确获得职工信息,全面了解职工家庭收入、支出和是否具有建档排除条件。五是全面实现档案资料电子化。将职工的申请佐证材料全部扫描上传至工会帮扶系统,同时主动把困难职工加为微信好友,明确提供照片等电子材料即可,无需当面提交。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困难职工少跑腿。
此外,市总工会还通过定期上门走访调研,了解困难职工的所想、所需、所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为困难职工提供暖心服务。困难职工帮扶救助,让职工感受到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对职工的关心关爱,也让职工心中充满了爱。
(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