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1-1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日本导演的《后疫情时代》为何引发广泛共鸣

    摘要:最近,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的纪录片《后疫情时代》在中日两国引起热烈反响。纪录片如实呈现中国社会一边防控疫情,一边有序复工复产等情况,引发中国网友深深共鸣和纷纷点赞。很长时间以来,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

  • 非洲新冠确诊病例突破300万

    摘要: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截至1月10日晚的数据显示,非洲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突破300万例,达到3024819例,累计死亡72148例,累计治愈2451116例。这张2020年10月5日拍摄的资料照片显示,

  • 韩国总统宣布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

    摘要:新华社首尔1月11日电(记者陆睿耿学鹏)韩国总统文在寅11日在青瓦台宣布,将面向全体国民实行新冠疫苗免费接种,接种工作预计从2月开始。文在寅当天在总统府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阐述2021年施政纲领。

  • 近16万亿元私募行业迎新规行业底线进一步明确

    摘要:近日,规模近16万亿元的私募行业迎来监管新规,行业发展的底线进一步明确。证监会于1月8日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通过重申和细化私募基金监管的底线要求,让私募行业真正回归“私募”和“

  • 这些工业“绿”数据里,有你的参与吗?

    摘要:服装厂试行绿色印染,你购买的新衣也许有着低碳新技术;园区引入智慧用能系统,越来越多的工厂“错峰用电”降低能耗……工业是碳排放重要领域,向绿色转型,产业、企业在践行。记者梳理近年来工业低碳改造大数据,一

  • 金正恩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摘要:新华社平壤1月11日电(记者洪可润江亚平)据朝中社11日报道,在平壤举行的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10日推举金正恩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报道说,会议当天议程为选举朝鲜劳动党中央领导机构。大会选举产生了朝

  • “暖心服务站”温暖户外劳动者

    摘要:1月11日,环卫工人在贵州盘州市一处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内休息取暖。近日,受强冷空气影响,贵州省多地连续出现低温凝冻天气,许多户外劳动者来到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内避寒取暖。为解决城区户外劳动者工作中防

  •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综合交易价格指数连续10期上涨

    摘要:新华社太原1月11日电(记者吕梦琦解园)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1月1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综合交易价格指数为140.51点,环比上涨3.32%,自2020年11月2日后连续10期上涨。具体来看,动力煤指

  • 美国众议院将启动弹劾特朗普程序

    摘要:新华社华盛顿1月10日电(记者邓仙来孙丁)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10日表示,众议院民主党人将提出一项决议,要求副总统彭斯动用美国宪法第25条修正案罢免总统特朗普,如果彭斯拒绝,众议院将推进弹劾特朗普

  • 2020年CPI稳在2.5%,2021年“价”往何处?

    摘要: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较好实现。2020年,CPI月度同比涨幅在1月份达到5.4%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本导演的《后疫情时代》为何引发广泛共鸣

   期次:第7514期   作者:□新华社记者 郑汉根

最近,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的纪录片《后疫情时代》在中日两国引起热烈反响。纪录片如实呈现中国社会一边防控疫情,一边有序复工复产等情况,引发中国网友深深共鸣和纷纷点赞。

很长时间以来,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利用自己掌握的话语权,极力歪曲和抹黑中国,企图误导国际舆论。竹内亮也看到了这些对中国的偏见和污名化,“我正是希望他们能客观看中国,所以才想到策划这部纪录片。”

尊重事实,是任何一个稍有理性的人面对世界时都应有的基本态度。客观评价中国,帮助西方社会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这样的努力值得肯定。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日前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很关心人民福祉,可能比美国政府对人民福祉更有责任感。不久前,美国电视制片人乔希·塞利格根据亲身经历和感受,在美国杂志上发表文章《我喜欢中国的十件事》,列举了中国人的谦虚、耐心、敬老等优良品格,以及在基建、脱贫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面对新冠疫情,中国政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宁可暂时牺牲经济发展,也要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情;中国政府带领全国人民持续推进脱贫攻坚,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中国政府很关心人民福祉”,“中国在基建、脱贫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些评价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不仅广大中国人民真切认同,任何对中国有一定了解的外国人士也都认同。这样的真实信息,应当更多地传递给西方社会。

      百闻不如一见。有些人没有到过中国,或者没有深入了解过中国,仅凭一些西方媒体几十年如一日的成见来看待中国,他们看到的,只能是一个被扭曲的中国。“我只相信我愿意相信的”,这样的态度注定无法找到关于中国的真相。竹内亮和乔希·塞利格等外国人的评价基于自身经历,相较于那些对中国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就评价中国,以及那些戴着有色眼镜评价中国的言论,哪个更客观,不言自明。遑论那些为了遏制中国而刻意抹黑中国的言论了。

面对类似新冠疫情这样的严峻挑战和其他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难题,各国相互借鉴交流经验十分必要。竹内亮说,中国不仅很好地控制了疫情,经济还开始强力反弹,他拍摄纪录片《后疫情时代》也是想把这个事实分享给其他国家,“因为如何一边控制疫情、一边恢复经济是全世界都在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而要实现相互借鉴,真实地互相了解无疑是第一步。竹内亮的努力正是架起了各国相互了解的桥梁,十分可贵。

中国不需要溢美之词,只需要平等的目光和如实的评价,只需要一份真实报道和讲述中国的良知。西方世界对中国巨大的“理解赤字”亟须消解。期待更多的外国媒体和人士走进中国,感知中国,把更多的真实见闻和中国人的真实情感传递给世界。(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