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2-0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安徽工人日报社拟通过记者证年度核验人员的公示

    摘要: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0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报社对新闻记者持证情况开展了认真自查,现对拟通过年度核验人员进行公示:朱颖章晓华董国春李群杨烨蒋

  • 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这是智慧城市的“心跳”

    摘要:入冬以来,为确保极寒天气下天然气的安全稳定供应,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李春娟和同事们24小时紧张待命,一点不敢松懈。“通过物联传感设备远程监控管道安全,实时感知管道内压力变化,大数

  • 德国政要呼吁尽快审批中俄新冠疫苗

    摘要:新华社柏林1月31日电(记者张毅荣张远)德国执政党之一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亚州州长马库斯·泽德日前呼吁欧洲监管部门尽快审批中国和俄罗斯的新冠疫苗,以应对疫苗短缺问题。泽德日前在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

  • 河北将组建20支左右高水平育种创新团队连续5年给予稳定支持

    摘要:新华社石家庄2月1日电(记者白明山)河北将整合全省优势创新资源,组建20支左右体现河北特色的高水平育种创新团队,连续5年给予稳定支持。日前,河北省科技厅印发《关于开展“十四五”育种创新团队预申报工作的

  • 人社部开展“迎新春稳岗留工送培训”专项工作

    摘要: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姜琳窦皓)记者1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人社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从2月1日至3月31日春节前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稳岗留工送培训”专项工作,鼓励企业为就地过年职工提供培

  • 石家庄:有序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摘要:2月1日,市民在石家庄市裕华区一超市选购水果。目前,河北省石家庄市疫情低风险区域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在疫情防控不松懈的前提下,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 缅甸军方宣布紧急状态结束后将重新举行大选

    摘要:新华社仰光2月1日电(记者车宏亮张东强)缅甸军方2月1日发表电视声明说,在国家紧急状态结束后,缅甸将会重新举行大选,国家权力也将移交给新当选的政党。军方声明,在实施国家紧急状态期间,将会改革联邦选举委

  • 韩国一高速路发生车祸中国公民6死4伤

    摘要:新华社首尔2月1日电(记者陆睿杜白羽)韩国世宗市一条高速公路路段1日发生一起车祸,造成7人死亡、5人受伤。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向新华社记者确认,其中6名死者及4名伤者为中国公民。车祸发生在世宗市锦南面附近

  • 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摘要:新华社河内2月1日电(记者黄硕蒋声雄)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2月1日上午闭幕。当天会议通过了越共十三大决议,提出了越南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未来阶段的发展目标。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闭幕会

  • 来之不易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摘要:守住风险底线,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前提,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高风险金融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监管规制逐步完善。面对新形势新挑战,

放大 缩小 默认

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这是智慧城市的“心跳”

   期次:第7529期   作者:□新华社记者 王菲 曹力

入冬以来,为确保极寒天气下天然气的安全稳定供应,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李春娟和同事们24小时紧张待命,一点不敢松懈。

“通过物联传感设备远程监控管道安全,实时感知管道内压力变化,大数据智能分析发现故障,系统会自动报警,极大减轻了我们的安全生产压力,有助于保障市民温暖过冬。”李春娟说。

数据融通共享、科技创新赋能、智慧网格联动,中国快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成为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智慧生命体”。

819.5公里燃气管网、714.1公里供水管道、254公里排水管网、201.5公里热力管网、58.51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的电子大屏上,合肥市密如蛛网的城市地下管线被以不同颜色标注,呈现出城市脉动的曲线。

依托覆盖全市2000多公里地下管网的上万套物联网传感设施,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城市的“心跳”在这里被实时感知、监测和分析。

随着城市建设更新步伐的加快,“藏”在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网设施越来越复杂,这些“隐秘”的基础设施关联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一点点“不起眼”的风险隐患,都足以威胁到整座城市的安全。

“系统24小时严密监测,每天采集分析500多亿条数据,自动排查不同级别的安全隐患,向相关部门发送预警。”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汪振强说,监测中心与合肥全市20多个部门、企业实现数据共享,对城市安全进行整体监测、动态感知、实时预警和部门联动,全天候守护城市“生命线”。

从数字化、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善解人意的“城市大脑”,离不开发达的“神经系统”。

在安徽,由江淮大数据中心省级总平台、行业部门分平台和地市子平台构成“城市大脑”的网状“神经系统”,来自社会治理、经济运行、公用事业服务等各领域的海量数据,在这里分门别类经过“清洗”加工,由分散变为交互共享,形成支撑“城市大脑”高速运转的“脑细胞”,赋能城市“智”理。

“全省政务数据已实现100%归集,经济数据和社会数据归集率分别达到94.98%、87.18%。我们逐步推动全社会数据有序开放共享,赋能‘城市大脑’,在养老、交通、旅游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场景应用,提高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上下班路上的交通拥堵,对都市有车族来说,堵车更“堵心”。

在今天的合肥市,基于交通大数据分析打造的城市交通“超脑”,可快速对路面车流量进行“思考”研判,实现交通信号智能调度,有效降低交通拥堵。交通部门数据显示,工作日高峰时段,合肥市内畅通路段比例提升约6%,15平方公里示范区范围内通行效率提升10%。

从“多点开花”到“集中连片”,随着一座座数据“孤岛”的打通,数据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之间共享、融通,瞄准现代城市痛点、难点的各种场景应用不断延伸、拓展、集成。

城市更智慧,生活更便捷,治理更精细。

一网通办、长三角无感漫游、电子证照互信互认……数据开放促进社会共治。在长三角地区,政企协同在创新应用中推动数字技术迭代发展,不断催生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协同描绘“数字中国”新蓝图。

“我们在长三角地区设立了多个研究院,围绕智慧城市群建设、跨区域政务服务、生态环保等场景需求加大研发投入。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让城市有速度更有温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政企解决方案副总裁徐建峰说。(新华社合肥2月1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