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3-0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丹青绘好人影像话人生

    摘要:编者按为进一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加强黄山市各类先进人物事迹宣传,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黄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日前共同策划了“丹青绘好人、影像话人生”活动。来自该市的文

  • 烈火绘丹青以匠心致创新

    摘要:以铁为笔,以火为墨,一只电烙笔、一张宣纸,因一双灵巧的手,山峰、树木、峭壁、瀑布齐聚于上,于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火笔画作品就此诞生了。美术的舞台上,从来就不只有一种形式。火与画,看上去相隔甚远,却在非遗

  • 15项精彩文旅活动等你玩转亳州

    摘要:本报讯近日,《2021亳州文化旅游年活动总体方案》印发,《方案》明确,今年亳州市开展15项精彩文旅活动。根据《方案》,除了已经开展的“云游药都”——红红火火过大年系列活动,还将开展14项精彩文化旅游活

  • 皖籍青年作家张扬散文集《抱琴》出版

    摘要:本报讯记者近日从省作家协会获悉,皖籍青年作家张扬创作的散文专集《抱琴》,近日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作者近年所写的40篇读书笔记、行走散记和鉴藏旧物手记。由著名作家、导演潘军题签书名;省作协

  • 孙疃矿拍摄青年微电影

    摘要:本报讯近日,淮北矿业集团孙疃矿团委与政工部联合组织拍摄《奋斗的青春》青年微电影,以此展现矿区青年在一线建功立业的感人事迹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青春风采。该片故事根据该矿现采煤副总工程师胡威的真实经历改

  • 安徽名将刘凯琪再度入选“国字号”

    摘要:本报讯为了做好东京奥运会备战工作,中国跆拳道协会近日组织部分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参加国家跆拳道集训,安徽名将刘凯琪再度入选“国字号”。据悉,本次集训分别在山西体育中心、海南省五指山国家南方训练基地举行,

  • 赏花春游渐走俏

    摘要:本报讯进入3月,全国各地的高颜值春花陆续绽放,蚌埠旅游市场“赏花游”热度不断升温。连日来,蚌埠市多家旅行社纷纷推出了以赏花踏青为主题的春游赏花线路,基本覆盖到浙江、江西、华东、湖南、湖北、河南、云南、

放大 缩小 默认

烈火绘丹青以匠心致创新

   期次:第7549期   

以铁为笔,以火为墨,一只电烙笔、一张宣纸,因一双灵巧的手,山峰、树木、峭壁、瀑布齐聚于上,于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火笔画作品就此诞生了。

美术的舞台上,从来就不只有一种形式。火与画,看上去相隔甚远,却在非遗传承人刘凯的手里,绘山绘水绘人物,渲染出了最美的色彩,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火笔绘丹青 虚实成妙境

1 月 27 日,笔者来到我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笔画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刘凯的家里,客厅被打造成了工作室,他手持一端带有电线的“火笔”正在作画,一点、一抹、一提笔,深浅浓淡,虚实结合,不过几分钟时间,一张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的对虾图跃然于纸上。

据了解,“火笔画”,原称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宫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连年灾荒战乱,烙画工艺曾一度失传。直到明末清初,才真正走进民间并且逐步流传开来。历史上,火笔画主要以家族传承、个体经营、民间作坊的形态存在。解放前夕,我省仅存4家,其中以合肥刘运堂、刘祝华这一谱系影响最大。

今年83岁的刘凯,自60多年前师承其父刘祝华,手中的笔再也未停下。刘凯的家里,摆放着各种火笔画作品,山水风光、花鸟鱼虾、徽州景象、庐州印象,种种美景在刘凯的笔下以各样形式呈现着,书签、装饰画、书法……刘凯介绍,这些年,他到苏州、杭州、黄山等各地去写生,记录下当地美景,回来再以火笔画的形式呈现。

以匠心致创新 绘就魅力非遗

“过去的传统火笔十分笨重。每次要画还得烧好碳球,容易烫到手。”刘凯追忆年少时的学艺生涯,笨重又不环保的碳球给创作带来了很大限制,渐渐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刘凯父子就与几位师兄一起改造了火笔画的工具,研制出了一种新的作画工具——电烙笔,用电发热,在特制的宣纸上着色成画。

刘凯告诉笔者,在当时,这种小型轻便、以电为火的“电烙笔”的使用,让火笔画创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火笔画也迎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更好的工具,更大的创作空间,火笔画品种也逐年增多,其制品扩展到屏风、首饰盒、文具盒、套盒以及各种装饰画等 200 多个品种,产品远销海内外。

好的艺术家不仅“会”创作,还敢于创新。刘凯最喜欢的画家是齐白石和黄宾虹,刘凯在自己的作品中,借鉴黄宾虹先生的积墨技法,利用烙铁温度、力度和速度的节奏变化,营造出或轻快或凝重的“笔墨”效果。他还将国画中的晕染手法运用到火笔画创作之中,用淡火的慢功夫甚至能衬托出云雾的感觉,将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发展到今天,火笔画的烙绘技法也由过去单一的线描晕染,增加到润色、烫刻、细描和烘熨、渲染等各类表现手法,在木板、竹簧、宣纸、绫绸等不同材料上都可以作画。

盼火笔画在传承中焕发活力

已到耄耋之年的刘凯依然坚持创作。除了在家创作,他还时常受邀外出参加非遗展演,在展演时,火笔画小品、书签也很受学生的欢迎。最近,刘凯又在构思创作准备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谈到对火笔画的传承,刘凯坦言,“社会关注度还是不够,主动学习的人就更少了。”当年刘祝华、刘凯在合肥工艺美术厂带出的徒弟们回到民间后,多数选择了改行,另谋出路,只剩下吴善明、时联峰几人还在坚守传承、坚持创作。2006年12月,火笔画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传承这项珍贵的民间记忆,刘凯将女儿和外孙女都发动起来。

烈火绘丹青,匠心成一器。火与画的故事还未结束,回归民间的火笔画一直在用独特的方式绘出了别样的风景,相信它会在时间中历久弥新。(谢文君)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