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工作12个小时,虽然年初一到现在没回家,但是在大家共同努力防控下,我们乡目前一例疫情也没有发生!”陈多田的声音有些许疲惫,但更多的是自信。
每天7时,全国劳模、淮南寿县张李乡党委副书记、油坊村书记陈多田准时走出宿舍大门,在油坊村开始第一趟巡查。匆匆吃完早饭,他又前往淠河沿线巡点巡查。防控巡查、部署工作、处理问题、上门宣传……这是陈多田自今年春节以来所有工作的重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年初一下午,张李乡全体干部回到了工作岗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11个村都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对所有湖北、武汉返乡人员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赠送口罩和红外线体温计;实行严格管控,坚决防止疫情扩散。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陈多田以身作则,冲在第一线,科学防控。年初一当天,作为村书记,他第一时间在油坊村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和村委会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带领党员、村民组长分赴网格排查一线,全力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村里形成“1村1网格长”“1小组1组长”“1村民组(台子)1管家”“1重点户1专职人员”的“八个一”反馈模式;村干部联系好油坊村在湖北工作的所有家庭,一户不少地摸排到位,一户不少地专门打电话不让春节回油坊村探亲,一户不少地通知亲属春节不去湖北探亲。
严格的网格化防控模式下,村委会关闭了村农家书屋;严格管控婚丧嫁娶等群体活动规模,取消聚餐活动;村里不办村晚等大型文体活动;村宗教场所暂停群众性宗教活动;取消市场活禽和野生动物交易,禁止群众卖鸡鸭鹅;动员群众戴口罩出行;动员返乡人员不外出、不串门、不聚集;渡口禁止湖北(鄂)牌照车通行;开通村卫生室24小时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健康咨询电话。“这场防控战是检验我们责任与担当的‘试金石’,我们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举措、最果敢的行动,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陈多田在朋友圈里写道。
“硬核”防控的另一面,是对老百姓生活的“暖心”保障。在油坊村,有一户从湖北返回的务工人员在居家隔离,村委会做好一对一服务,帮忙跑腿,村卫生室每日都前来了解其身体状况,这样的安排让村民分外暖心,也积极配合防控工作。“给群众当好快递员、采购员,群众需要啥物品,我们就买好送到每家每户,把群众的安危冷暖牢牢记在心上!”陈多田主动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群众谁家有难事、麻烦事儿,都能第一时间找到他。隔离期间,张李乡的一些糖尿病、心脏病患者不能断药,但整个乡里都没有对症的药,陈多田专门问询了卫生院和药店后,托人从外地帮忙采购药品。
众志成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齐心协力,没有跨不过的沟坎。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张李乡村民全部带动起来了,每天都有数十人以上捐款捐物,每天都有人主动去到卡口巡查,每天都有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家乡籍领导来关心问候阻击疫情防控工作。“人民群众用人力、物力来支持我们打好阻击战,这是人们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陈多田感慨万分。
随着气候渐暖,陈多田开始考虑生产、防疫“两手抓”,鼓励村民积极投入到农业生产上来,多为城市供应好的农产品,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一年之计在于春。时节不等人,气候不等人!我们既要抓好疫情防控,也要抓好村里发展。”他深思熟虑,开始计划着接下来要做的事:农业生产抓住不放,要支持好冬暖式大棚和花卉产业发展;村里所有水泥路两旁也要多植树;把村里主干道两边路基没有返土的全部返土,消除油坊村”小悬崖”路安全隐患;天津沙窝萝卜种抓紧种上,多收种子……一桩桩一件件正在逐步落实到位。“等到疫情过去,春暖花开之时,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张李乡,看美丽的淠河湾!”陈多田充满着希望说道。 (本报记者 何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