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4-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习近平将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栗战书同埃及众议长贾巴利举行会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据新华社4月21日电)

  • 强化政治属性建设模范机关打造廉洁工会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摘要:本报讯日前,全省工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省纪委监委驻省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省总工会党组成员阮永兴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总工会领导张文静、阮怀楼、胡东

  • 全国总工会表彰“巾帼”先进

    摘要:本报讯4月19日,2021年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全国10个集体全国五一巾帼奖状,授予10名个人全国五一巾帼奖章,授予350个集体全国五一巾帼标

  • 淮北劳模领取劳模专属公交卡

    摘要:4月21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临近之际,淮北市总工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为各级劳动模范1000余人申办“致敬劳模礼遇劳模”公交卡,营造尊重劳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社会氛围。淮

  • 全省一季度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五

    摘要:本报讯4月2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我省生产总值9529.1亿元,同比增长18.7%,位居全国第五,两年平均增长5.4

  • 红色基因扮靓乡村振兴之路

    摘要:4月18日,“皖美”安徽全媒体集中采访团来到亳州市涡阳县辉山村进行采访。辉山是革命老区,300余位新四军抗日英烈长眠于此,建有皖北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踏入烈士安息之地——辉山烈士陵园,山门两旁松柏

  • 中国(安徽)科交会下周在肥举办

    摘要:本报讯4月2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首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将于4月26日-27日在安徽创新馆举办。本届中国(安徽)科交会以“夯实创新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主

  • 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

    摘要:新华社南京4月21日电21日,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江苏无锡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基因扮靓乡村振兴之路

   期次:第7580期   

4月18日,“皖美”安徽全媒体集中采访团来到亳州市涡阳县辉山村进行采访。辉山是革命老区,300余位新四军抗日英烈长眠于此,建有皖北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踏入烈士安息之地——辉山烈士陵园,山门两旁松柏高耸,庄严肃穆。

祖孙三代接力守护陵园77年

作为陵园的守陵人,4月18日,大病初愈的侯传宇拄着拐杖,在儿媳妇的搀扶下,拾级而上,来清扫陵园。侯传宇今年68岁,1984年,他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坚守陵园37载。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打扫工作。“我父亲是一名新四军交通员,在送信的路上被伪军抓捕,一番严刑拷打,父亲都没泄密。回来后,父亲看烈士坟墓被伪军破坏,很是心痛,就毅然决然留下来守墓。”侯传宇说,“从1945年到1984年,父亲一守就是40年。从小父亲告诉我,陵园里的烈士最小的 16 岁,最大的也不过 30 多岁。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安定生活,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后来,侯传宇的父亲身体逐渐衰老,就把守墓的接力棒交到了儿子的手上。

“父亲告诉我,这里埋的都是烈士,人民的英雄,要好好守护烈士墓。”侯传宇说,“父亲的话我深深记在脑海里,守墓 37 年,从大路到陵园有一条长 200 米宽 4米的路,我都会仔细清扫一遍。晚上放了工,我又会来清扫一遍。陵园里的每个纪念碑,我都会清扫一遍。”

2020年,侯传宇得了轻微脑梗,行动不便。等病情稍微好转后,他就让儿媳妇用三轮车载着他来到陵园,然后拄着拐杖到陵园去看看。

据了解,建于 1945 年的辉山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 1944年彭雪枫率十一旅收复路西根据地战斗中牺牲的 300 余人而建的烈士公墓。1994年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兼第十一旅旅长、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上将来此悼念,亲笔为“辉山革命烈士陵园”题写园名。

因为行动不便,侯传宇把清扫陵园的活交给了儿媳刘红丽,自己担任起辉山烈士陵园的“讲解员”,向前来缅怀的群众讲述陵园背后那段不平凡的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我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就要一棒接着一棒,坚守陵园,守护好烈士墓。”今年40岁的刘红丽说。

用红色资源讲好乡村振兴“新故事”

近年来,围绕着烈士陵园,辉山村两委整合“红色资源”,走红色旅游的路子,努力讲好乡村振兴的“新故事”。“辉山地理位置偏僻,曾是有名的贫困村。”曹市镇相关负责人说,几年前,村两委提出以旅游产业带动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后,与县建投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投入7000多万元改善提升基础设施,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建设理念,整修了战地医院、新四军四师指挥部、忠烈祠、丁永年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致力打造“英雄筑梦·美丽辉山”。同时,结合红色元素,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在规划和设计建筑风貌上,辉山保持当地文化特征,尽可能恢复传统文化标识,结合地形和建筑功能,充分考虑乡村田园生活的元素,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之前,辉山村还组织举办了“晒秋节”和其他旅游文化节活动,村民们用日常生活中的农作物摆出党旗、心形等图案,创设出与“红色辉山”相贴合的作品和图像,让游客在倍感亲切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创新和变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辉山村依托村内交错的水系,结合当地农业资源优势,流转了 200 多亩土地种植荷花,打造“荷塘月色”。同时,还流转了487亩土地发展黄金梨、软籽石榴、黄桃等果树,发展观光农业吸引游客,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在距离烈士陵园不远的大街上有一家茶馆,记者走进这家老茶馆,门头上写着“红色老茶馆农村老物件”八个大字,店内除了茶桌椅外,还有几组摆放了诸多文玩的展示柜。

茶馆老板冯坤之前在浙江做灯泡加工生意,2019 年听说村里开发红色旅游基地,就毫不犹豫地过来开茶馆了。

“辉山村红色旅游办得红红火火,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这游玩。平时一天,我们茶馆都能有800元到1200元的收入,最多一天也能卖个2000多元。”冯坤就是该村发展红色旅游的受益人之一。

不仅仅是冯坤,就连辉山村的老书记侯传武,也创办了集住宿、阅读、字画交流为一体的“老书记书屋”。

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起了餐厅、旅馆,还有人做起了电商,专门销售农副产品和红色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农旅融合,辉山村产业日益兴旺,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如今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英烈,努力奋斗,好好生活。”冯坤饱含深情地说。

(本报记者 魏如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