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4-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刘凤英:受惠扶贫政策传递爱心力量

    摘要:在蚌埠市固镇县杨庙乡,提起曹徐居委会的贫困户刘凤英,无人不竖起大拇指,“凤英是个好孩子啊,心善手巧。”刘凤英总是回答:“是党的医保扶贫政策让我重新站起来了,我要记住这份恩情,尽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七旬老人流浪36年民警上门补登户口

    摘要:本报讯36年前,安庆市宿松县的吴建寅负气离家出走,在外地靠拾荒、乞讨为生。如今,他在公安机关帮助下,与家人团聚,并补登了户口。4月19日下午,宿松县公安局经开区派出所社区民警朱楠上门为其送上办好的户口

  • 肥西警方摧毁一条跨省贩毒链

    摘要:本报讯4月20日,记者从合肥市肥西县公安局了解到,该局从两名吸毒人员入手,破获了一起省公安厅督办的涉毒案件,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28名,摧毁了一条由湖北鄂州、武汉通往安徽合肥的贩毒通道。今年2月,肥

  • 危急时刻,民警两次跳入水中救人

    摘要:4月12日晚上,宿州市交警支队一大队事故中队民警张恒菖在外出执行任务时,路遇车辆落水,他不顾个人安危,连续两次跳入水中,将两名群众救了上来。当天晚上10时20分许,宿州市交警支队一大队事故中队民警张恒

  • 政策宣传进工地

    摘要:4月20日,马鞍山市含山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到辖区在建工地,为项目方和农民工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欧宗涛陈洪涛/摄

  • 皖浙警方联手助力走失10年女子归家

    摘要:本报讯4月16日,在浙江杭州和安徽宣城警方联合帮助下,与家人失散10年的宣子洁回到了父亲的怀抱。2011年7月,宣城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在火车站广场发现一名走失女孩。女孩看上去有十五六岁,因患有唐氏综

  • 王玉梅:坚守38载,照亮山里娃求学路

    摘要: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装了几本给孩子们买的新书,亲了亲还在午睡的小孙子,王玉梅恋恋不舍地出了门。“学生们会在周一早晨7点40分到校,有的孩子7点就来了,我需要早点开门迎接孩子们。”和往常的每个周日一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玉梅:坚守38载,照亮山里娃求学路

   期次:第7580期   

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装了几本给孩子们买的新书,亲了亲还在午睡的小孙子,王玉梅恋恋不舍地出了门。

“学生们会在周一早晨 7 点 40 分到校,有的孩子 7 点就来了,我需要早点开门迎接孩子们。”和往常的每个周日一样,王玉梅从霍山县城坐上去东西溪乡的公交车,约一个小时后,换乘摩托车,再花上一个小时才能到达桃李河小学。

周日离家,周五归家,在学校待一周,这是很多乡村教师的生活剪影,也是王玉梅38年来习以为常的“轨迹”。

三十八载反哺大山

桃李河小学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六安市霍山县东西溪乡,位于舒城、霍山、岳西三县交界处,距县城50多公里,山高坡陡,是典型的大山区。桃李河小学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学校面积不大,教学楼的外墙已有些斑驳,但校园、楼道、教室干净整洁。除了另一位支教老师,王玉梅便是这所小学的老师兼校长。

每当看到讲台下孩子们单纯可爱的模样,王玉梅一路上的疲惫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目前桃李河小学有四名学生,且都是女孩子,三个上三年级,一个上学前班,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王玉梅都熟记于心。

桃李河村是王玉梅出生成长的地方,山里长大的孩子对大山总有着特殊的感情。当年在面对县里金矿招工、乡里招干的大好机遇下,家里人都希望她走出大山,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家乡做一名教师。据她回忆,1983 年入职时,20多人的教学点只有她一名教师。参加工作的前几年,她还参与了村里的扫盲行动。平日里就给孩子们上课,假期则举办义务扫盲班,教村里的文盲识字读书,现如今村里很多村民都是她的“学生”。

桃李河的“校长奶奶”

“我最喜欢和校长奶奶在操场上晒太阳,她帮我编的小辫子可好看了,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像校长奶奶一样当老师。”9 岁的吴鑫鑫是三年级学生,父母在外务工,常年跟爷爷生活。吴鑫鑫特别黏王玉梅。

学校里的几个孩子家境都很特殊,均为留守儿童。除了关心她们日常的学习情况,课余时间王玉梅总是陪着孩子们晒太阳、讲故事、下五子棋、打乒乓球,校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在陪伴孩子们学习玩耍之余,王玉梅也经常陪孩子们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定期家访,关注她们的心理健康。所以在桃李河小学,她是老师,是校长,更像是亲切慈祥的奶奶。“我们家乐乐很喜欢在学校待着,王校长教育得很好,孩子很懂事,成绩也好。”徐重祥是学生徐乐乐的爷爷,谈到王玉梅时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孩子们都喜欢叫我校长奶奶,我一天下来跟她们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她们在我眼里和我的小孙子是一样的。”只要一谈到学校里的这几个孩子,王玉梅话语中总是饱含着宠溺。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婆婆是个好老师,她这一辈子都为了大山里的孩子。”章翠翠不仅是王玉梅的儿媳,也曾是她的学生。谈到自己的婆婆,章翠翠总是一脸钦佩,而王玉梅却满脸歉疚。因为常年在学校上课,每周她只能在家待一两天,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特别是对于自己的小孙子,她总是遗憾没能常常陪在他身边。

“我相信等孩子大一点会理解我、支持我。”王玉梅哽咽着说。

为了做一名好教师,民办教师转正的王玉梅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学历。同时她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常常为了备好一节课加班加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善教学环境,王玉梅还不断争取教育资金和资源支持。现在的教学楼新建于2002年,2004年投入使用,2011年加固。“2008年村里要修水泥路,王校长知道后多次来到中心校,请中心校帮忙争取混凝土原料,然后带着学生家长一起在学校门口修了一条长20米、宽1.5米的水泥路。”东西溪乡中心学校校长朱明义说。

为了让山里娃有机会走出大山,感受外面的世界,2020年11月20日,在合肥高新区社会事业党委和结对帮扶学校合肥市 62 中的支持下,王玉梅和同事还带着学生赶到合肥开启了省城研学之旅,虽然只有三天两夜,却给山里娃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教38年来,王玉梅先后荣获“霍山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霍山县好校长”“六安市模范教师”等称号。

“我一辈子都交给了教育。只要孩子们有需要,我就会继续教下去。”谈到退休后的打算,王玉梅的眼神里充满了坚毅和执着。

(张金柱 王倩倩)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