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4-2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意大利纪念“全国解放日”

    摘要:4月25日,意大利“三色箭”飞行表演队在罗马举行的纪念仪式上喷出代表意大利国旗颜色的红白绿三色烟雾。意大利当日举行“全国解放日”纪念活动。1945年4月25日,意大利北方百余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米兰、

  • “美国优先”令印度抗疫难上加难

    摘要:印度近期新冠疫情严重反弹,已连续三天单日新增病例超过30万例。疫情告急之际,受美国疫苗原材料出口禁令影响,印度还面临疫苗生产线停产危机,令抗疫难上加难。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持续叫停疫苗原材料出口是“美国

  • 虚构“划线价”诱骗消费者北京顶格处罚违法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摘要: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陈旭)记者25日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近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组织专项检查,对4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利用“划线价”诱骗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依法进

  • “零零后”非遗传承人的蜡染梦

    摘要:4月25日,王欣颖在蜡染体验店内整理自己制作的蜡染作品。21岁的王欣颖是贵州丹寨县人,6岁开始接触蜡染,19岁被评为丹寨县蜡染非遗传承人。苗族蜡染是苗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手工技艺,成品色调素雅、纹样优美,

  • “留光”1小时!我国科学家刷新世界纪录迈向“量子U盘”

    摘要:新华社合肥4月25日电(记者徐海涛)光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运动,让它“慢下来”乃至“停留下来”,是重要的科研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5日发布消息,该校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近期成功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

  • 在省总工会十四届五次全委会议上的讲话

    摘要:(上接第1版)二要坚持以民为重,做好维权服务工作。要全面加强工会法律援助、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等工作,注重从法规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促进解决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维护职工群众在培

  • “新中国第一坝”标记治淮决心

    摘要:巍巍大别山,高耸绵延,春意盎然。走进佛子岭水库展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水轮发电机组转轮。自上世纪90年代“退役”以来,它一直静静陈列于此。1954年,这个由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新中国第一台1000千瓦水轮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中国第一坝”标记治淮决心

   期次:第7582期   作者:□新华社记者 水金辰

巍巍大别山,高耸绵延,春意盎然。走进佛子岭水库展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水轮发电机组转轮。自上世纪90年代“退役”以来,它一直静静陈列于此。

1954年,这个由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新中国第一台1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转轮,被安装在佛子岭水库大坝上,当年11月大坝顺利运行。自此,这个转轮便与“新中国第一坝”一起,守护着淮河流域的百姓。

时间回到1950年夏,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堤坝溃漫、房屋被毁。

1951年4月,由6人组成的淮河地质队攀崖涉溪,希望能够在这片“红土地”上找寻到一个“坐标”——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淮河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蓄泄兼筹”是当时的治淮方针。

“蓄”,首先就要在淮河上游山谷修建水库。

东经116.2度,北纬31.3度——在淮河流域地质图上,这个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大别山区东淠河上的坐标被圈出。1952年,“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大坝正式开建。建设一座什么样的大坝?时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淮委工程部部长的汪胡桢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大别山区水量丰富,利用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可以有效扛住大流量、急促洪水的压力。此外,建设连拱坝可以有效缓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水泥产量不足的现实问题。这是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探索。”水利部淮委原副主任谭福甲说,当时包括茅以升、钱令希在内等多位水利、建筑和地质专家齐聚佛子岭,经过比较论证,修建连拱坝成为共识。

干部来了,技术工人来了,高校应届土木系毕业生也来了……一片山中谷地,骤然间建起了大量草房和简易医院、学校、邮局、剧场,佛子岭工地成了大别山中的“新城市”。“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热情高,但实际经验不足,”谭福甲说,汪胡桢等专家就结合佛子岭建设实际,给他们现场授课。

据统计,参与佛子岭水库建设的人员中,先后产生了4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专家和优秀水利工作者,成为后来的三门峡、丹江口、葛洲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骨干。1954 年,随着最后 1 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到坝顶,这座长 510 米、净高 74.4 米的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横亘在佛子岭两山之间。

“这座大坝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发挥巨大作用的治淮工程,在治淮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谭福甲说。

蓄滞流量超过 500 立方米每秒的洪峰 240 多次;年供水量超 1.5 亿立方米;与响洪甸水库联合调度,灌溉农田660 万亩;累计发电 80 余亿千瓦时,创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 600 多亿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集中力量修建的治理淮河、荆江分洪、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干项目,初步改变了旧中国江河堤岸年久失修、水患频繁的状况,发挥了巨大功效。“如今,淮河流域已基本形成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在行蓄洪区充分运用的情况下,可防御流域性大洪水。”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刘冬顺说,治淮人发扬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奋斗精神,全力推进新发展阶段淮河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努力把淮河打造成为造福流域人民的幸福河。

(新华社合肥4月25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