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一凿一砌,尽身精血聚其中,理念思想隐其内,可谓之工匠。”“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在芜湖市总工会联合芜湖传 媒 集 团 举 办 的“芜湖工匠 2020 年度人物”发布暨颁奖典礼上,10 名来自各行各业、拥有绝技绝活的工匠一一登台。300 余名企事业单位的优秀职工代表及 6 万余网民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生产车间搭奖台 追忆梦开始的地方
追忆梦开始的地方“哪里有勤奋,哪里就有成功。”本届“芜湖工匠年度人物”领奖台位于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里。这里,既是工匠们最为熟悉的地方,也是展现芜湖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特殊舞台,将领奖台设置于此是对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广大职工和劳动者的崇高致敬,奏响了一曲高昂的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歌。
每一个行业的卓越者,往往比同行付出了更多的智慧与辛苦,他们在每处细节中寻找突破口,凝聚起超越的力量。“芜湖工匠 2020 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面向全市各行各业的精英,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非遗传承等具有工艺专长、掌握高超技能、体现领军作用、作出贡献突出的一线职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彰显了一丝不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工匠风貌,凸显了芜湖工匠精神传承创新的时代价值。
梅花香自苦寒来 聆听工匠的心路历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颁奖典礼上,工匠们都展示了一样陪伴他们从工人到工匠、从学徒到大师的工作物件,亲手打造的蒸汽火车模型、分拣快递所用的信息采集器、3D 打印钛合金髋关节、芜湖轨道列车模型……每一样工作物件都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工匠们的心路历程。
在全国汽车装调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95 后”小伙徐本盛带来的是一辆小蚂蚁汽车模型。站在既是颁奖舞台也是自己工作车间的现场,徐本盛难掩激动之情,他坦言,“小蚂蚁”是他走上工作岗位后接触的第一辆车,他目睹了“小蚂蚁”的一次次技术革新,“小蚂蚁”也见证了他的每一次成长。“今后我将继续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将经验体会分享给身边的人,为企业发掘出更多的技能人才。”
一位焊工是如何成为芜湖“技术状元”、省内盾构机仓壁焊接第一人,走上“芜湖工匠年度人物”舞台的?坚守焊工岗位十三年的汪芳青展示的是陪伴了他十三年的焊渣锤。正是靠着这把看起来不起眼的焊渣锤和一件件焊接工具,汪芳青不仅把连接处焊得严丝合缝,也将各种工作做得细致严谨,于细微处见真章。
十三年如一日,潜心专注电工技术的唐朝强展示了他工作以来提出的、通过的近 200 条建议。每一条提案背后,都凝结着他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不仅如此,他还申请国家专利 17 项,其中包含发明专利 8 项,并有 6 项技术被集团推广,折合经济效益近 500 万元每年。如今,他已成长为国家高级技师和公司骨干,他的奋斗经历证明了只要足够努力,即便学历不高、岗位普通,也能拥有大舞台、作出大贡献。
有匠心有匠行有匠德 传承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自我职业认可的至高体现,是一种内在精神的积淀,更是匠心、匠行、匠德的统一。为十位“芜湖工匠年度人物”颁发奖杯的是他们的“老熟人”——有曾授予技艺、给予鼓励的师傅,有在背后默默支持陪伴的家人……接过沉甸甸的奖杯,10位“芜湖工匠年度人物”的内心充满感激。
为国内金属3D打印设备研制第一人、拥有高学历与高技能的“双高”工匠张成林颁奖的是他的妻子朱俊。朱俊上台时怀里抱着 7 个月大的二宝,温柔贤惠,笑脸盈盈。虽然多年来丈夫为了3D打印事业放弃休息,牺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可朱俊并不责怪,“你是新时代的工匠,我们一家都为你骄傲!请放心,你安心工作,我会继续照顾好我们的小家。”站在耀眼的舞台上,张成林抱过妻子和二宝表达感谢,定格成一张温馨的照片。
为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传承人张文泉颁奖的则是芜湖电缆工业学校校长陈斌。现场,陈斌和张文泉特意带着学校的学生们展示了四个各具特色的剔墨纱灯。为了传承技艺,张文泉毅然回到家乡,担起责任,遍访名师老者,虔诚学艺,致力于创新、推介与育人。作为现场唯一的女工匠,她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将无为剔墨纱灯这项安徽非遗文化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女性加入到非遗传承和各行各业的创建中来,为芜湖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从工人到工匠,他们在平凡中创造不凡;从学徒到大师,他们用坚守成就梦想;从芜湖制造到芜湖创造,他们以工匠精神实现飞跃。推动芜湖高质量发展大业,不仅需要更多的优秀工匠,更需要伟大的工匠精神去传承、引领、弘扬。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确立,为广大职工群众发挥才智、建功新时代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芜湖市总工会将持续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成长土壤,优化工匠成长环境,用好工匠示范效应,把“芜湖工匠”品牌宣传好、打造好、维护好,为将芜湖打造成“四个名城”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贡献更多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潘柳全 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