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系列、红船系列、延安系列、榜样系列……从两年前开始筹划准备,宿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宗华阳用一把剪刀、一摞红纸创作了40余幅建党主题的剪纸作品,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今年57岁的宗华阳,是一名有着21 年党龄的老教师。虽说剪纸只是他的一门业余爱好,但在剪纸艺术上的造诣不亚于专业人士。大型通屏剪纸《国之脊梁》作品,是他历时16个月才完成创作的。16个月里,他除了上班,就是剪纸。谈起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和过程,宗华阳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2019 年 9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八位杰出人物颁发了“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们为 党 、国 家 和 人 民 做 出 的 巨 大 贡献。宗华阳从电视上看到这一消息时,萌发了用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因为是第一次创作这样大型的杰出人物剪纸,他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构图来展示他(她)们的风采,更不知道怎样恰到好处地将剪纸艺术运用到这样的大型作品上。面对这些困难,他静下心来仔细的梳理、思考,最终决定用通屏的形式,来创作这样的题材效果会更好。思路明朗后,他开始查阅资料,认真阅读每一位人物的生平事迹,然后开始画草图,在一次次否定、一次次修改的过程中,最终确定了作品的整体构思。即以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贯穿整个画面;八位人物以头像特写的形式置于画面的正中;每位人物的上下方分别添加了各自的代表性话语和现在或曾经从事的职业,以及 70 只和平鸽。
“你们看,画面中那蜿蜒曲折的长城,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横亘在中华大地上,气贯长虹;展翅高飞在长城上的70只和平鸽,则象征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这幅长 528 厘米、宽110厘米的大型通屏剪纸《国之脊梁》作品,是宗华阳自 2019 年 8 月份以来,坚持在日常繁忙的教学之余,牺牲大量休息时间才得以完成的,作品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也凝结了他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
“以纸为舟,以笔为帆,以刀为桨,甘愿做一名寂寞的水手,在无边无际的民间剪纸艺术海洋中徜徉。”宗华阳如是说。经过两年筹备,宗华阳共创作建党主题剪纸作品 40 余幅。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这些作品,他把作品全部装裱,展示给上门参观的每一位宾客。他说:“咱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好,真心地感谢党,我希望能够把这些作品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党,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孙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