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5-1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功勋发射塔托举中国“航天梦”

    摘要: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两座钢铁塔架巍然矗立在峡谷深沟的尽头,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通往宇宙大门”的2号和3号发射塔架。几十年来,160余次航天发射,近200颗卫星、探测器从这里迈向星

  • 智利举行地方选举和“制宪会议”代表选举

    摘要:5月15日,智利总统皮涅拉(左一)在首都圣地亚哥东区的一家投票中心投票。智利15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天的地方选举和“制宪会议”代表选举。本次选举将选出全国16个大区区长、346个市镇的行政长官和议员,还将

  • 印度首都宣布第四次延长“封城”

    摘要:新华社新德里5月16日电(记者胡晓明)印度首都新德里首席部长凯杰里瓦尔16日宣布,将新德里目前采取的“封城”措施再延长一周至24日。这是新德里第四次延长“封城”措施。凯杰里瓦尔当天在视频记者会上表示,

  • 国乒奥运参赛名单出炉创新举措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摘要: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苏斌张寒)在广泛听取意见、集体研究决策和投票表决后,东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参赛运动员名单于16日公布。中国乒乓球协会以及国乒教练组采取了一些创新举措,以充分保障选拔过程的公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来了

    摘要: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谭谟晓)银保监会日前印发通知,决定自2021年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

  • 保加利亚举行中学生线上“汉语桥”比赛

    摘要:新华社索非亚5月16日电(记者孙毅飞)以“追梦中文,不负韶华”为主题的“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保加利亚赛区比赛15日在索非亚以线上方式举行。比赛由文化语言知识、自由演讲和才艺表演三部分组成。来自索

  • 疫苗接种进行时

    摘要:5月16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医护人员为市民接种新冠疫苗。近日,为满足群众新冠疫苗接种需求,安徽省合肥市各疫苗接种点医护人员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全力保障疫苗接种有序进行。新华社

  • 阿塞拜疆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摘要:新华社第比利斯5月16日电(记者李铭)巴库消息:阿塞拜疆16日开始在境内举行为期5天的大规模军事演习。阿国防部当天在官网发表声明说,超过1.5万名军人、30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辆、400余套火炮和导弹系

  • 以色列国防军空袭哈马斯领导人住宅

    摘要:新华社耶路撒冷5月16日电(记者尚昊熊思浩)以色列国防军16日说,以军战机空袭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位于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住宅。以军在声明中说,过去24小时,以

  • 安徽:小康有“大智”科技惠民生

    摘要:最动人的科技之光,是能够照亮民生的那一束。从传统农业大省到科技创新策源地,从“关键变量”到“最大增量”,作为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于一身的安徽,在坚持下好创新“

放大 缩小 默认

功勋发射塔托举中国“航天梦”

   期次:第7594期   作者:□新华社记者 薛晨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两座钢铁塔架巍然矗立在峡谷深沟的尽头,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通往宇宙大门”的2号和3号发射塔架。几十年来,160余次航天发射,近200颗卫星、探测器从这里迈向星辰大海。

我国第一座卫星发射场建在甘肃酒泉。1969年底,党中央决定再建一个新的卫星发射中心。新发射场的建设要求高、规模大,场区的选点至关重要。

经过多轮实地勘选,最终选定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松林地区一条被当地人称为“赶羊沟”的峡谷深沟。

赶羊沟具备作为航天发射场的优越条件:纬度低,地空距离短,利于发射高轨道的卫星和探测器;气候适宜,发射窗口多;靠近成昆铁路,交通便利,通讯条件好。

1970年冬,会战队伍浩浩荡荡,顶着凛冽寒风,开进大凉山腹地展开建设。

1983 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个发射工位——3 号发射塔建成。该发射塔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可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工位。发射塔固定塔架高 77米,火箭、卫星从综合技术准备区转到发射场后,可在塔架完成起竖对接和垂直测试,并实施发射。次年 4 月,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卫星通过这座发射塔成功发射。

3 号发射塔随后又经历了两次大的升级改造,从而具备了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丙等火箭的能力。2007 年,为发射嫦娥一号,该塔架被后移2.5米重建。

自 1984 年开始执行发射任务以来,3 号发射塔还曾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实用广播通信卫星、第一颗国际商务卫星“亚洲一号”卫星、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名副其实的“功勋塔”。

20 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研制出长征三号甲、乙运载火箭,需要新的发射工位,2 号发射塔应运而生。1990 年,在 3号发射塔不远处,一座新的发射塔拔地而起。它由一座勤务塔和一座固定脐带塔以及三座避雷塔组成。

2号发射工位自1990年投入使用以来,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捆绑式大推力火箭首飞,为我国载人航天运载能力形成奠定了基础,还先后将风云二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发射数量最多的工位。

征高轨、举北斗,顶风云、托嫦娥……几十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 号、3 号发射塔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的“第一”和世界航天的“首次”。(新华社成都5月16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