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江济淮,这是一个古老的梦想。三国时期,曹操曾试图于合肥西郊将军岭开凿人工河沟通江淮水系,奈何竟深陷“昼挖一丈,夜涨八尺”的困境,“曹操运河”戛然而止。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心系淮河流域治理。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时提出:切开合肥附近将军岭,将长江和淮河打通的设想。自此,引江济淮工程开始正式进入规划论证阶段。
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引江济淮工程几度沉寂。但是,建设江淮大运河,是安徽人始终挂怀的千年梦想。
山河依旧,斗转星移。21世纪的中国正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科学技术进步,引江济淮工程的开工建设则让安徽人的千年梦想走进现实。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的 172 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也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农业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防洪排涝等综合利用,是跨流域、跨省的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 723 公里,总面积 7.06 万平方公里。工程采用菜子湖线和西兆河线双线引江,设计引江规模为 300 立方米每秒,工程多年平均引江水量 2030 年为34.27 亿立方米、2040 年为 43 亿立方米。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大段,仅一期主体工程投资 875.37 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段输水航运河渠和江水北送段的西淝河输水河渠工程,总长度587.4公里;新建和改建枞阳、庐江、凤凰颈、兆河、白山、派河口、蜀山、东淝闸等8大枢纽(含7座船闸)。
建设国内最高等级人工运河;建造亚洲最大的混流泵站;建成中国内河最大跨径变截面连续钢箱梁桥;采用水泥改性土换填处理方案攻克膨胀土施工难题;按设计 300 年一遇的校核洪水位建造的世界单跨最大的通水通航钢结构渡槽——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渡槽正式通水通航……引江济淮人以顽强拼搏的意志,攻克了一个个不敢想象的难题!
创新管理 激活潜力促发展
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组建的省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具体负责引江济淮工程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目前集团公司共设置 11 个工作部门、6个现场建设管理处,下辖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引江济淮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3 个全资子公司。
企业不管如何发展,管理必须与时俱进。集团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完善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集团公司董事会初步健全,已配备董事2人、外部董事4人、职工董事1人。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党委会议、董事会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制度,理顺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的权责关系,集团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速推进。
强化建章立制工作,制订修订160余项制度,将制度汇编成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落实中央、省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决策部署,出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全面风险排查。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和舆情管控工作,着力维护稳定有序的工程建设环境,集团公司荣获2019年度全省信访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人才,始终是企业的第一资源。集团公司成立后,通过外部选调、公开招考等方式,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省水利设计研究总院公司整体划转改制后,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集团公司现有在职职工 1052 人(水利设计研究总院公司 812 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 820人,正高 90 人、副高 290 人,享受国家和省政府津贴专家 3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入选省属企业“538英才工程”10人。
加强监管 “四驾马车”齐并进
作为当前全国投资最大的引调水工程和安徽省基础设施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截至今年4月底,引江济淮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已经43个月、占总工期72个月的58.3%,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42.63亿元、占总投资 875.37 亿元的 73.42%,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投资超七成;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完成投资0.73亿元,引江济淮工程总体进展顺利。
成绩的背后,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获得,是引江济淮人为之付出的辛劳与汗水、智慧和毅力。
工期紧、标准高、任务重,作为我省基础一号工程,引江济淮施工建设容不得丝毫松懈。集团公司制定了《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总体控制性计划》,将建设任务分解到 6 个年度。动态制定三年滚动计划,逐年对工程建设计划进行分配调整。制定年度完成投资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各建管处、分解到月,实行挂图作战,强化调度考评,狠抓计划落实。建立并完善集团公司领导“包保督导”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每月开展重点工作调度,实行双周和不定期工程专题调度,并对调度形成的重点事项进行限期督办,强力推进工程建设。
进度拖不得,质量安全上更要高标准。“百年大计,安全为本,质量第一”这一理念在引江济淮工程建设中被反复印证着。集团公司制订修订 23 项质量安全制度,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四制”,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终身制。制订工程建设标准化实施指南,推行“首件认可制”。引入 16家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检机构,开展全过程质量安全检测。评选质量、安全“十大亮点”。成立安委会及其办公室,建立全方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监管体系,坚持月度安全例会和季度安委会全体会议制度,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质量安全月等各项活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建一条运河,筑一路风景。集团公司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项目设计和项目建设时,把生态环保纳入其中,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为保护 2000 只候鸟白头鹤在菜子湖过冬,多花3亿元将航道西移约一公里;为保护江豚的生活环境,放弃凤凰颈枢纽通江船闸,重新布置和设计了枞阳引江枢纽;为保护好原有水生鱼类种群的数量和生活习性,增设 680 米的鱼道工程,并增设了增殖放流站,用于水生动物洄游时通过大坝,为鱼类打通了“生命通道”;设计出最能体现“安徽智慧”的小合分线方案,在两条引江通道都入湖的前提下,另外再沿巢湖西岸新开20.8公里输水渠道,将菜子湖线引江水和经巢湖南部湖区输送的西兆河线引江水直接引到派河河口,当巢湖水质符合标准的时候,西兆线江水入湖后,进行水体交换,引江济淮可以从白石天河口调度双线所引江水。而当巢湖水质不达标的时候,菜巢线所引江水不入巢湖,通过小合分线直接送到派河口,从而保证了“一江清水北上”。
党建领航 不忘初心再出发
要把引江济淮集团做强做优,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 作 用 ,党 员 的 先 锋 模 范 作用。集团公司加强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推动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各项工作快速推进的磅礴动力。
集团公司党委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坚定扛在肩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学深、悟透、做实。成立集团公司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及“讲重作”“讲严立”“两学一做”“一抓八整”“三化整治”等主题教育和专项整治,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向纵深拓展。集团公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得到了中央指导组、省委巡回指导组的肯定。集团公司党委班子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连续 2 年获得“优秀”等次。集团公司党委现下属的 1 个基层党委、36 个党支部认真落实支部工作条例和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建立集团公司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制度,积极实施基层党建“领航”计划,立足引江济淮实际创建支部建设特色品牌。2020年疫情防控和防汛抗洪期间,组建党员突击队、示范岗等,党员干部挺在前面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连续2年被省国资委党委评为“好”的等次。
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集团公司认真做好“春送健康、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活动,持续抓好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推动形成制止餐饮浪费的长效机制,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推进集团公司家庭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推选活动,通过成立文体兴趣小组,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体生活,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打造职工书屋,集团公司荣获“职工书屋”省示范点称号,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工程公司荣获全省国资系统文明单位称号。
艰难铸伟业,阔步新征程。此时此刻,广大建设者正鏖战在 700 多公里的引江济淮工程主战场,努力实现长江与淮河的世纪牵手。随着“十四五”征程迈开新的步伐,引江济淮人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高标准、高质量往前推进工程建设,为早日实现将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成“一渠清泉干净水、一道靓丽风景线、一条生态经济带”的梦想谱写时代新华章。(李劲松 薛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