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安徽省气候可行性论证中心、安徽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中心)是安徽省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省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标准制订修订等工作,为全省重大气象灾害隐患督查整治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该中心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履行雷电防护装置质量安全技术服务、防雷事中事后监管技术支撑和重大气象灾害调查鉴定等职责,全面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相关技术研究和业务能力建设,一心为民造福,全力保障民安,确保防灾减灾形势安全。
预警先行 构筑防灾减灾安全网
2020 年5月底以来,安徽省出现了超长梅雨期,强降雨一轮接一轮,到底何时才能出梅?这轮超长梅雨期诸多异常,造成多大气象灾害?该中心及时成立“气象灾害调查”和“防雷安全技术服务保障”应急小分队奔赴江淮大地,他们顶风冒雨、奋战一线,为社会精准、及时、有效地开展防汛救灾气象服务。特别是在7月18日,为确保广大群众尤其是巡堤查险一线人员生命安全,连夜赶制出“巡堤查险防雷明白卡”,由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下文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发放,短短几日内在微博、微信上点击量超过100 万次。在去年安徽这场艰苦卓绝的防汛救灾斗争中,气象人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2月24日中心1人被授予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
针对2020年春夏交替之际,江淮大地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强对流天气明显增多,防范雷击灾害更加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该中心立即组织专家通过安徽卫视向公众详细解读科普汛期防雷安全相关内容,以后全省未发生雷击伤人事件,防灾减灾效益显著。
此外,对“滁州6·12某部雷电灾害”“望江县7·2雷击事件”“宿州埇桥区7·22龙卷风灾害”等重大气象灾害开展调查,连续加班加点,及时出具灾害调查报告和其他决策材料上报省局,为准确及时掌握和评价气象灾害损失提供高效服务,其中“望江县7·2雷击事件”呈阅材料获省长批示。
另外,在 7 月 21 日和 23 日,该中心抽调业务骨干参加安徽省气象局组成的王家坝蓄洪区气象应急小分队和合肥市“气象先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对架设在阜阳王家坝蓄洪区的便携气象站进行雷电检测保障工作,深入肥东县长临河洪涝受灾转移群众安置点,开展慰问和科普宣传。在江淮大地,总能看到“裹一身泥巴”的气象党员干部,而且还不在少数,那是他们冲在一线、干在前方的生动写照。
主动作为 打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作为安徽省省级雷电防护装置公益性检测实施单位,该中心主动向服务单位打电话、发函联系公益性检测雷电防护装置,特别针对省委、省政府和省直相关单位办公场所和信息系统以及省武警总队油库、弹药库等易燃易爆场所,及时做好雷雨季节来临前的防雷安全隐患检测工作。从 2017 年以来,已免费提供雷电防护装置公益性检测215次,获得被服务单位的一致好评,取得较好社会效益。
此外,去年积极克服汛情和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部署,全力推进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充分发挥了气候可行性论证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安全生产以及气象防灾减灾中的第一道防线基础作用。通过主动对接、及时跟进,成效显著,对全省各类经济开发区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实现全覆盖。中心主编的铜陵义安经开区论证报告获得“优秀质量创新奖”、淮北市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获得省长、分管副省长等领导的批示和充分肯定。
“以人民为中心”——在让人心生敬畏的几个字里,也饱含着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全体同仁的深情与担当!岁月如歌,他们的坚守和精神铸就了事业的丰碑,2018 年获“安徽省气象科学成果奖三等奖”;2018 年、2019 年连续两年获“全省气象部门综合考评优秀单位”;2019 年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 人获第十二届安徽省气象行业业务技能竞赛个人全能奖;2020 年 1 人获 2019 年度“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和“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020 年中心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室获省气象局嘉奖奖励。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时代,号角吹响,征程再启!为守好“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他们将继续砥砺前行,为安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