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金的工作就像玩积木,将零散的机床零部件组合成整机。只不过,在他工作的安徽池州伟舜机电有限公司,这种装配操作要求误差不能高于 0.04 毫米,只有成年人头发丝的一半粗细,有的更是严苛到0.015毫米。
毫厘之间见功力。从 18 岁成为一名钳工学徒起,李为金用近 30 年打磨自己的“毫厘之功”。2015年,李为金带队参加“赢在中国”池州市创业大奖赛,在决赛阶段获得团体一等奖。2016 年,池州市举办首届“池州工匠(技艺传承人)”大赛,李为金获得钳工组第一名,获得“池州工匠”称号和池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 年,李为金获得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
现代工匠精神,并非是简单的重复与坚守,而是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自2014年担任公司技术负责人以来,李为金刻苦钻研,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企业节本增效做出了贡献。
2014年,公司部分产品仍然依靠人工剪切、敲样冲点及钻孔等老旧方式加工产品。为了缓解铆焊区域生产紧张状态,李为金自主研发冲床模具17套(22付)。模具投入使用后,不仅使产品质量提高了 50%以上,生产效率也飙升了 300%,同时节约了刃具、电力成本,提高边角料的回收价值,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创造30万元的收益。
为解决公司钣金件手工表面钝化的工艺改良难题,李为金亲自动手,反复试验,3 个月后,终于研发成功电动起吊机构,可一次性快速处理更多的钣金件,使表面钝化工效提高 3-5 倍以上,大大节约了人工、化工原料、自来水等消耗,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20万元左右。
在不断开展技术攻关的同时,李为金注重人才培养,做好传帮带。为建立技术人员梯队,2016 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建立李为金技能大师工作室。李为金凭借解决 50 多项技术难题的经验,固化流程,制定了相关作业指导书和检验标准,集中培训了一批出色的技能人才,其中获得市人社局颁发中级技能证书的人员达46人。
2018 年初,因公司涂装车间一直未通过环保验收,市场上现有的环保设备要么不符合公司要求,要么动辄几百万元的投入。关键时刻,李为金主动请缨,带领工作室成员,利用不到 3 个月的业余时间,设计了涂装车间整改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2个月后,整改后的涂装车间投入使用并顺利通过环保验收,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增加效益达 50-100万元。这一年,李为金入选省级名师带高徒名单,跻身省级名师行列。(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