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党支部书记。2020年作为省第四批医疗队队员前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协和肿瘤中心重症病区,并担任临时病区副主任、治疗组组长、临时支部支委,负责“托珠单抗+常规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和重症患者使用该药物的经验介绍和指导。2020年,被评为“安徽省抗疫先进个人”。
专注临床 心挂病患
作为一名 80 后,马艳已从医 18 年,是科室的中坚力量,在医教研独当一面。她秉持“真心对待每一名患者”的理念,扎根于临床一线。
风湿免疫科患者所患疾病主要为慢性疾病、年轻女性多发,大多需要终生服药,因此,慢病管理至关重要。马艳便用半年时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慢病和信息数据库管理。后来,在科主任领导下组建了慢病管理团队,按不同的病种设定不同的管理模式,为临床研究和建立患者数据库奠定了基础。2018 年,她还开设了风湿病相关的妊娠专病门诊,与妇产科、生殖医学科组成了 MDT 团队。几年间帮助近 500 名患风湿病或免疫性不孕的患者成功受孕。
工作之余,马艳一直致力于组织并参与大型义诊、病友交流会、开展疾病知识科普讲座等活动。每月在病房召开两次病友会,疫情时期更是利用下班时间开展多场线上病友会,还录制科普视频供患者学习。
以身作则 培养人才
作为一名基层支部书记,马艳时刻不忘初心,凡事以身作则,带领支部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党委和医院布置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做好科室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工作,时刻关心党员发展;组织团队攻克部分临床难题。在马艳的带领下,2018年支部获评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她也多次获评医院“优秀支部书记”。
在临床工作的同时,马艳也一直注重对下级医师的带教。从 2015 年开始,她便担任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指导老师,平均每年带教住院医师 30 余人。在带教过程中,她将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对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注重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抗击疫情 驰援武汉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马艳坚守在医院一线,承担科室的门诊、查房、值班等工作。她还是第一批坐诊“互联网医院发热门诊”线上咨询的医生,为百余名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在接到支援武汉的通知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并作为省第四批医疗队员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工作。
武汉期间,马艳担任病区副主任、治疗组组长、临时支部支委,除了参与临床值班外,还负责“托珠单抗+常规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和重症病区患者使用托珠单抗的经验介绍和指导。为此,她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前往火神山、武汉协和西院等医院介绍托珠单抗的使用方法、病情评估、指标检测等,并在微信中解答疑问。
武汉的工作异常忙碌和辛苦,马艳平均每天仅有4至5小时的睡眠时间。但当她看到患者康复出院时,所有的疲惫就顷刻间消散。
扎根基层医疗事业,不忘初心践行医者使命。
“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冲在最前线,就是我最大的荣耀!”马艳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胡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