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二十四节气中,我颇喜欢夏至,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幼年的一件趣事有关。
幼年时的一个夏至,中午12点钟左右,父亲在老屋的小院中,竖起一根竹竿,并让我站在竹竿旁边。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阳光下,竹竿和我的影子越来越短,并慢慢消失。父亲告诉我:“古书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的缘故。孩子,请记住,夏至这天,人间白昼长。”当时,我还不明白父亲话中的道理,但牢牢记住一句话:夏至,人间白昼长。
青年时期,我参加工作后,每年夏至只要赶上周六或周日,我都会回家陪父母一天。如果不是周六或周日,我也会在下午下班后,匆匆赶回离我工作的县城 20 多里的老家,陪伴父母。父亲曾劝我:“孩子,夏至又不是重要节日,如果不是周六或周日的,别来回跑了。”
“您不是告诉我,夏至这天,人间白昼长吗,我要把白昼最长的一天,用来陪伴您们。”我笑答。
中年以后,我唯一的女儿上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前行,望着女儿越走越远的身影,我多次想起龙应台《目送》里的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女儿在家时,我总放下一切事情,陪伴女儿。家乡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夏至这天,我亲自下厨,为女儿展示自己的厨艺,做一款可口的夏至面犒劳女儿。有时候,女儿过意不去,说道:“爸爸,您不用特意陪我。”我说:“爸爸希望你在我身边时,天天是夏至。”女儿问:“为什么?”
“因为,夏至这天,人间白昼长。”我答。现在,我 58 岁了。父母早已去世,女儿也出嫁了。我把全部的爱,都放到老伴的身上。每年夏至,我都会陪老伴,听蝉鸣、赏荷花、看茉莉。我还会在夏至这天,备好炒茄丝、炒西胡丝、炒韭菜、煎鸡蛋花等炒菜及黄瓜丝、酱瓜等小菜。老伴端着我亲自擀的过水面,问:“怎对我这么好?”我说:“夏至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我爱你也天长地久。”老伴听完眼睛湿润了。
一年一夏至,人生及其短暂,时光一去不回头,唯愿人间白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