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淮南烙画非遗传承人郑红伟精心创作了“红色精神传承”系列烙画作品,内容涵盖淮南地区的早期共产党人、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决胜小康致富能手及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等,将传统文化与红色主题相结合,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擅长烙画的郑红伟是淮南市职教中心教师,并获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在郑红伟所在学校的“大师工作室”陈列架上,满是他的各类烙画作品。《梦想与希望》刻画了全国创业女能手王玲玲在温棚西瓜园里劳动的场景;《倾情为民》描绘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卫东在乡村扶贫的情景,目前这幅作品已被济宁市博物馆收藏;另一幅《抗疫英雄——夏晓丹》则取材于本土抗疫先进人物。
说起创作初衷,郑红伟说,每当看到很多优秀共产党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光辉事迹时,总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就有着要用烙铁把这些英雄、这些最可爱的人创作到画面上的强烈想法。谈及创作历程,郑红伟介绍,党的百年历程中值得创作的素材很多,他参观了寿县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廖家湾革命纪念馆、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后,脑海里不断闪现着各种构思画面。特别在这一阶段学习党史中,他从党的百年风雨、百年奋斗中挖掘、整合素材,激发灵感,用烙铁代笔记录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以此来表达对英雄的崇高敬意。
由于烙画工艺难度大,制作慢,郑红伟每天都争分夺秒地挤时间创作,经常画到半夜,累到颈椎疼痛、头昏眼涨。近几年由于在作画过程中吸入大量的木板烟气,他的咽炎较为严重,每天都要吃药缓解。“没办法,还有很多画没完成,事情那么多,也没法休息,尽量再多创作一些吧”。虽然很辛苦,但郑红伟仍用饱满的热情去构思、发掘、酝酿、创作,用作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张雪峰 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