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7-0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他悉心照顾瘫痪妻子31年

    摘要:在宿松县佐坝乡渔雁村焦蚌组,提起五保老人施祥保,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31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妻子黄带娣,用实际行动谱写人间真爱。1990年,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黄带娣,因突发其他疾病导致全身瘫

  • 这群“90后”成为冬奥会的“翻译官”

    摘要:张为泰(中)在和同事们研究冬奥会机器翻译的细节问题“对于一个错误的翻译,我们需要找出少则几百条、多至几万条的数据让系统进行比对、学习识别,这样才能避免再次出错。”张为泰,这个90年出生的小伙子,现在已

  • 暑期书店读书热

    摘要:7月4日,在阜阳市颍州区的席殊书屋,一名学生正津津有味地看书。暑假期间,阜阳各中小学学生纷纷走进图书馆和各大书店,开启假日“充电”模式,丰富自己的课内外知识。王彪/摄

  • “爱心课堂”助力快乐暑假

    摘要:7月5日,在含山县党建服务中心,孩子们在“爱心课堂”公益辅导班上课。由共青团含山县委主办,含山县岑冉助学会、含山社区网承办的“爱心课堂”公益辅导班于当日开班,通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

  • 公交驾驶员突发疾病仍将乘客送到终点站

    摘要:本报讯减速、靠边停车、打开双闪、打开车门……一系列操作完成后,她趴在了公交车驾驶室旁的栏杆上,用尽力气告诉乘客:“请大家下车吧,我快晕倒了。”7月2日上午,宿州市灵璧县3路公交驾驶员解晋驾车时突感身体

  • 武警官兵勇救轻生女孩并捐款相助

    摘要:本报讯危急时刻,两名武警官兵紧紧抓住轻生女孩,奋力将其从生死边缘拉回。在了解到女孩家境贫困后,他们又慷慨解囊,捐出4000元善款。“你们不要再说了,让我解脱吧!”6月26日晚9时15分左右,一名女孩站

  • 与党同龄同心同行

    摘要:杨寒及她获得的荣誉蚌埠市新四军老战士杨寒今年100岁,与党同龄,虽已满头白发,但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老人依旧记忆犹新。聆听着杨寒的故事,一个飒爽英姿新四军女战士的形象,也渐渐浮现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杨寒:

与党同龄同心同行

   期次:第7631期   


杨寒及她获得的荣誉


蚌埠市新四军老战士杨寒今年 100 岁,与党同龄,虽已满头白发,但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老人依旧记忆犹新。聆听着杨寒的故事,一个飒爽英姿新四军女战士的形象,也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

青春在革命战火中燃烧

杨寒是河南省新野县人,1921年11月出生。上小学时,受地下党员于洗尘老师的影响,救国救民的火种就深埋心间。同样受共产党的影响,杨寒的姐姐于1936年离开家乡,跋涉于安徽、河南、山西等多地,最后加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受老师和姐姐的教导,杨寒 15 岁便离开学校从开封前往南阳寻找党组织。

“当时党组织都是秘密活动的,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寻找党组织极其困难。”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很快踏进了河南。

“看着家乡人民惨遭蹂躏,国民党政府软弱无能,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党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救家乡父老。”杨寒回忆道。

一天,趁父亲出门在外,杨寒到父亲任教的学校领取他的工资作为盘缠,去寻找党组织。

“当时,我姐姐同学的亲戚是北京大学学生,他放假在家,参加了南阳平津流亡会剧团。我通过他的关系,进入了剧团。后来才知道,这个剧团是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团长郭以清就是地下党员。”由于剧团频繁演出进步节目,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剧团很快被强行解散。“当时团长正要去周口开党代会,担心剧团进步青年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就悄悄地带我们两位女生踏上寻找红军队伍的路线。”在郭以清的带领下,杨寒等人通过国民党的层层封锁线,参加了革命。1938年2月,杨寒所在的红军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杨寒被分到宣传队(后改为战地服务团,当时全团只有四位女同志)。

部队东进之前八团领导担心杨寒年纪小,打仗危险,打算把她留下来。杨寒找到团首长,坚决要求随部队行动。杨寒不怕牺牲的勇气最终感动了团首长,同意带她一起东进抗日。“当时条件很苦,部队装备非常差,许多战士没有枪,大家上阵就拿着大刀、红缨枪,穿的也都是自己的衣服。能穿上崭新的军装,对我们来说就像过年一样高兴。”杨寒说。

两次聆听刘少奇报告 坚定理想与信念

舒城是部队东进安徽后的第一站,1938 年 4 月 4 日,杨寒在这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唤醒更多人的抗战觉悟,做好群众工作,杨寒和宣传队员们有时会提着石灰水、锅底灰水,沿途书写标语;每次在部队到达村庄前,宣传队员要提前到乡镇、村落进行抗战宣传;在部队行进中他们要跑前跑后进行鼓动宣传,以革命的、大众的文字、歌曲,为抗战服务,为人民服务。

八团在东进皖中、皖东的最初两年,经常流动作战,物资给养困难,斗争环境险恶,这种状况直到刘少奇同志来皖东后才有所改变。1939年冬,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同志来到淮南路西敌后抗日第一线。1939年12月至1940年2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先后三次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及向敌后发展的方针,杨寒两次参加会议聆听刘少奇同志的报告。“刘少奇同志第一次报告的主题是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壮大革命武装。”杨寒曾在口述回忆中对此有着详细的介绍。

遵照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时任章广区区委委员、民运组负责人的杨寒开始与江北新四军投入到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热潮中,并很快建立了章广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此,彻底解决了新四军“家”的问题,工作、斗争环境大为改善。

第二次聆听刘少奇同志作报告,是在 1940 年。这次报告的重点是做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

“那时军民关系如鱼水,感情特别浓,群众得到部队的保护,部队也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聆听报告后,更坚定了咱们走群众路线的方针,为党的与劳苦大众的公共事业而牺牲,是最值得的。”杨寒感慨道。

就在这年春,杨寒被组织派往淮南路东的马坝区工作,那里是淮南、淮北根据地的交通要道,也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根据地。“根据地的情况不那么稳定,国民党顽固派还想卷土重来,6月份,根据地的各个县都发生了暴动,情况特别危急。”杨寒回忆,在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后,马坝地区才重新恢复了稳定和安全。

言传身教 传承红色力量

新四军成立80 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一枚枚纪念章饱含着杨寒老人一段段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往事,也是对她光荣历史的最好印证。

这位新四军老战士活到老、学到老,经常在家中练书法,戴着放大镜看报纸,了解国家大事。

“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母亲把生死看得很开,她教导我们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和挫折,都要勇敢地去面对、克服,对生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杨寒的儿子说,母亲从小就教导子孙后代要走得直、行得正。“母亲的言传身教为我们后辈树立了良好榜样,也是我们的‘传家宝’。”

谈到过去的烽火岁月,杨寒多次感慨落泪。她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很幸运与党同龄。我亲身经历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变化,我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杨寒表示,虽然现在自己上了年纪,但仍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自身的革命经历,多讲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教育青少年一代,接好革命事业的班。

(张婷婷 朱永鑫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