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日,“安徽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上展出了一张耄耋老军人的照片,题词为:深耕乡村教育七十年的“红色园丁”严明友。当看到这张照片,关于严明友的往事又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眼前。
扶危济困 不忘为民初心
40 年前,我在朱湾中学读书时,严明友是学校的一位老师。印象中,他天天穿着一身很朴素的中山装,精瘦精瘦的,经常独自一人弹着琴唱着革命歌曲。中午吃饭时,明明老师无需排队,他却手拿饭碗与学生一同站在食堂门口等候打饭。有时还能看到他带领小学生打着红旗,唱着革命歌曲,列着队伍或去为烈士扫墓,或去郊游,或进行小拉练。
平日里,严明友一人独居,生活极为节俭,但他对待别人却非常大方。听闻在特别艰苦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无论谁有困难向他借钱,他都慷慨解囊,甚至有很多所谓的“借”到最后变成了“给”。
从教近70年里,严明友始终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不仅资助了多名困难学生,而且总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总共资助了多少人,捐了多少钱,自己也都记不清楚了。2020年2月15日,严明友一大早就来到了滁州市光荣院党支部书记办公室,请求党组织把他的1000元党费转交给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
牢记使命 献身教育事业
年轻时,严明友是一名光荣的军人。后来,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他不图安逸,而是强烈要求到条件艰苦的学校教书。1990 年,严明友到了退休的年纪,但他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转而又投入到义务支教的队伍中去。
他每天背着挎包徒步去学校上课,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却不收取学校的任何报酬。当有人问他苦不苦、累不累时,严明友总是说:
“我一生不用两个字——苦和累,教孩子是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这是在为人民服务,再苦再累也能以苦为甜。”
80岁那年,严明友原本打算退休,不料,一件小事的发生打消了他的念头。有一天,两名即将小学毕业的女生哭着跑来找他说:“老师,我们快毕业了,多希望您能再多教我们几堂音乐课啊!”严明友深受感动,心想:“孩子们喜爱音乐是件好事,我不能冷了他们的心啊!”就这样,年迈的他仍旧站在三尺讲台上,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融入音乐,让动听的旋律在孩子们的心间流淌。
淡泊名利 拒收“好人”奖牌
多年来,严明友屡次被定远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员标兵”。不过,再多的荣誉和褒扬,对于这样一位老人而言,只是过眼云烟。2015 年 3 月,省电视台计划邀请严明友来到演播大厅,为他现场授予“安徽好人榜”奖牌。严明友婉言谢绝:“我做得还远远不够,若是领了这块奖牌,真是会感到脸上发烧。”电视台记者深受感动:“我们为几百人颁发过奖牌,这是第一次遇到拒收的情况,严老的事迹和品质实在令人敬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除了为乡村教育振兴作出贡献外,严明友还有一个不想让外人知道的“秘密”——他的上衣口袋里,一直装着一张 2011 年 2 月 23日填写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表复印件,上面写有一段遗嘱:“我的一切器官捐给品德好的工人、农民、战士等。死后免掉一切丧仪,速将尸首送到接收站,盼不误时……”
此时,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严明友瘦小的身躯,满头的白发,清癯的面容,慈爱的目光,耳畔响起了他的细语声。一片烛光中,他的身影越来越大……啊,烛光不灭,老兵不死!向严明友致敬!
(刘训强)(该文获征文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