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们,这是地球的结构模型,最外面的是地壳,地质勘探就是在这一层,你们看,这边是地质勘探时取出的岩心和矿心……”
10 月 24 日上午,六安市地矿大厦 313 地质队探矿科普厅内,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朱恒银被40余名头戴小红帽的学生簇拥着,他身着蓝色工作服,佩戴党徽,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化身孩子们的科普讲解员。
这是朱恒银第一次把学生们“请”进单位的探矿科普厅、探矿创新成果厅和自己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这些来“做客”的孩子们也很特别,都是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的资助对象。
“好多荣誉,好多奖杯!”“朱爷爷,这些机器是如何进入地球里的?”一走进科普厅和工作室,孩子们秒变“追星族”。排列成行的奖杯,整面墙的荣誉证书,一项项勘探成果展示,引得大家惊叹连连,感悟工匠精神力量。朱恒银兴致勃勃、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并语重心长地勉励道:“孩子们,你们和我一样,都出生于乡村,人的出身、家庭的贫富是无法选择的,但是,我们人生的道路是可以自己选择的,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据悉,这场活动主题是“大国工匠讲科普”,策划初心是为了提高老区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工匠之心”的种子。当日,来自六安市 40 余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参加了活动。笔者了解到,在外地出差的朱恒银听说是来自山区乡村的孩子,23 日晚连夜赶回六安,并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见面礼,活动现场为大家签名,激励同学们刚毅不屈,迎难而上,铸就钢铁般的意志。
参加活动的裕安中学八年级的学生朱敏慧说:“朱爷爷非常亲切,他工作室里‘一辈子干好一件事’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我想把这句话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朱爷爷敬业、专业、钻研的工匠精神。”
在讲座环节,朱恒银从自己的家庭、人生经历讲起,用朴实的语言分享了他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慢慢成长为大国工匠的过程,他寄语大家要传承好红色基因,感恩美好时代,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练就本 领 为 国 家 作 贡 献 ,“ 同 学们,人生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的,希望你们好学多问、刻苦钻研,国家的强大需要你们去努力奋斗”。
图为 10 月 24 日,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省地矿局 313 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恒银在为同学们讲解地球的结构科普知识和地质勘探工作的艰辛。(单姗/文 田凯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