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11-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掌”握数据“智”能管理

    摘要:只要手机有信号,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可以实时查询到铁路货物运输动态……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打造的矿区铁路“指尖智慧”运输服务平台,让“大数据”实现瞬间共享。铁路运输信息App让信息显示价值打开铁

  • 三代党员的平凡故事

    摘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一百年里,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千千万万党员同志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里,发挥着他们的力量。在祖国的发展历程中,有党员用生命换来了今天这个和平、幸福、美好的生活;有党员用智慧为

  • 庐江:合庐产业新城升起“一轮明月”

    摘要:近日,笔者来到庐江县合庐产业新城,一踏上这片土地,一股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工地上塔吊林立、车水马龙;项目部里挂图作战、精心部署;谈判桌上客商纷至沓来、接洽商谈……今年以来,合庐产业新城创新招商思路、拓

  • 宣贯全会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摘要:连日来,中煤新集刘庄煤矿紧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主题,深入区队班组和生产一线宣讲核心要义,不仅组织2500多人次职工观看全会报道,还组织宣讲团下基层区队宣讲13场、举办学习研讨活动18场,全面广泛的宣讲

  • 扎实做好今冬明春能源保供

    摘要:本报讯进入十一月份以来,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全面升级能源保供管理,突出关键环节重点管控,确保企业今冬明春安全稳定清洁供电。该厂把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摆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细化专项工作方案,落实机组运

  • 詹涛涛:汗水作墨描绘建筑之美

    摘要:“土木四载,工程一生”这是从事工程一线人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走进中铁四局建筑公司淮南香樟苑六期一标段项目工地,总能看到一个衣着朴素、一脸严肃的“精神小伙”,他用辛勤的汗水筑起一座座高楼,为城市建设“

  • 六安:十六字开篇做好党建大文章

    摘要:在六安市裕安区非公党建工作指导站,指导员沈鸣忙得不亦乐乎:每周下基层走访调研至少三次;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人员例会;每周值班3天……自从有了实体化办公场地,这里成为沈鸣每天都会来报到的新家。“科学布站

放大 缩小 默认

詹涛涛:汗水作墨描绘建筑之美

   期次:第7721期   

“土木四载,工程一生”这是从事工程一线人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走进中铁四局建筑公司淮南香樟苑六期一标段项目工地,总能看到一个衣着朴素、一脸严肃的“精神小伙”,他用辛勤的汗水筑起一座座高楼,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如果不经别人介绍,很难知道,他就是淮南香樟苑六期一标段的项目总工——詹涛涛。

迎难而上燃动奋斗激情

工作中,詹涛涛凭借优异的表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完成了《BIM 技术在车辆段中的应用和研究》《基于 BIM 信息化施工管理云平台》等 5 项重点科研结题,在国家期刊发表论文4篇并获得专利23项,多次被评为局先进生产工作者、局优秀技术人员、岗位能手。

据了解,BIM是建筑信息模型,不仅能够处理项目级的基础数据,最大的优势是承载海量项目数据。利用BIM技术建立产业化建筑的户型库和装配式构件产品库,可以使产业建筑户型标准化、构件规格化、减少设计错误、提高出图效率,尤其在预制构件的加工和现场安装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繁冗复杂的BIM技术激发出詹涛涛迎难而上的奋斗激情,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从上手到精通,从精通到做实,将 BIM 技术应用于一道道工序、一个个节点,为项目施工生产计划的推进提质增效,为企业一项项品牌工程的打造贡献了充足的动力。

在公司技术中心工作期间,他获得局“万众创新”奖项 5 项、安徽省“管理创新”奖 1 项,2019 年入选为省住建厅首批 BIM 技术专家库专家。从项目工程部技术员到技术主管,从公司工程技术部副部长到淮南香樟苑六期一标段项目总工,詹涛涛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扎根一线,积极研究“四新技术”,由零开始将 BIM技术推广到全公司各个单位,并带队成立了公司“BIM 工作室”“精算小组”,为公司培养了大量的 BIM和精算人才。

严格与温情并存

较真、高标准、严要求、做事利索、充满温情……这是同事对詹涛涛的评价。

2020 年10月,詹涛涛到淮南香樟苑六期一标任项目总工。在项目初期管理人员仅有3名的情况下,詹涛涛带领技术人员主动承担起安全质量监督、技术支持等各项工作。

项目开工伊始,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平均深度为6 至 7 米的深基坑施工让詹涛涛煞费苦心。深基坑四周毗邻市政主干道和10KV高压线,含有遇水易膨胀湿陷的黏土。詹涛涛生怕施工的马虎、暴雨的浸泡、测量的偏差给工程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他通宵带领工程部、安质部人员冒着大雨巡检、排水、堵漏。

“老詹这个人在工作上要求严格,但在生活中还是蛮温情的!”在谈到生活中的詹涛涛时,安质部工作人员杨国应对詹涛涛的称呼也发生了改变。

从绩效调整、工地之星评比、技术津贴发放到员工提干,詹涛涛一直将目光聚焦在项目这批年轻人的身上,除了工作业务上的指导,他也努力向上级争取改善项目员工的收入、提拔后起之秀。工作中一脸严肃,但在闲暇之余,他也会幽默地和大家开玩笑,还时常关心项目部员工的感情进展。他鼓励大家在合理安排好工作的前提下轮流休假,“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只有更好地生活才能更好地工作。放心,工地有我。”而他自己,孩子未满一周岁,虽然家离工地仅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因为工作,却很少回家。

正是詹涛涛勇于担当、无惧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凝聚起项目部管理人员,带领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项目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确保了施工生产的有序推进和技术人才的源源输送。(卢勇龙 李祥 本报记者 魏如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