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国网淮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五级职员。1992 年高中毕业后,他就进入淮北供电公司工作,一干就是29年,由一名懵懵懂懂的一线职工逐渐成长为国网公司兼职培训师。2007年,张涛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21年6月,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殊荣。
勤学苦练 提高工作效率
别看张涛的第一学历只是高中,但是凭借着扎实的现场实践经验,在安徽省电力公司两年举办一次的专业技能大赛中,他多次摘金夺银。
不是科班出身的张涛深知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从上班第一天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笨鸟先飞”。白天,在电杆上实际操练;晚上,他就找来专业书籍,苦心钻研,悉心研读。“只有把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对照起来‘消化’,技能才能掌握得更牢固。”张涛说。
工作中,张涛养成了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总是留心观察师傅的每一个动作,一边比划,一边默默记在心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他随时向师傅请教并记录下师傅传授的经验。作业结束后,他也随时记录下本次作业的施工方案或质量管理改进措施。29年来,光读书笔记他就记了厚厚的50多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勤学苦练,张涛的业务技能很快就在班组成员中脱颖而出,成了班里的技术骨干。他把过硬的技术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检修线路116条次,参与缺陷消除12520 余处,带电作业1280 多次,解决现场难题167项,创造带电作业29年无事故的记录。
输电线路的工作枯燥无味,常年在野外奔波而且工作危险系数高,而张涛却 29 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守护着输电线路的安全,为居民和客户送去光明。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夜以继日,哪里有输电抢修工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技术创新 勇于攻坚克难
工作中,张涛喜欢对影响施工效率的环节进行钻研,围绕现场工作难题开展创新,成为行业内有名的“创新达人”。2006 年 4 月的一天,张涛在更换输电线路绝缘子的工作中,发现他的两个徒弟在杆塔上轮换操作,竟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需要更换的绝缘子销子拉出来。于是张涛在拔销工具上动起了脑筋。经过多次的试验和改进,自制出钳式拔销器,成功解决了带电作业更换直线绝缘子拔销子的难题。自 2006 年 6月投入使用起,已应用该创新成果更换直线杆塔 600余基,累计创造经济效益 100 余万元。“钳式拔销器”已被 命 名 为“ 张 涛 拔 销 器 ”,并 获 得 国 家 实 用 新 型 专利。
2011 年,“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张涛手把手地向徒弟们传授技能,并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创新活动。2020 年 11 月,针对野外运行输电线路金具开口销易锈蚀、掉落的缺陷,张涛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经过多次试验改进,研制出输电线路带电补加开口销专用工具,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补销效率。今年 3 月,该工具已经在蚌埠、亳州供电公司等多个单位推广应用。
截至目前,“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完成创新工器具研制、作业方法改进等创新成果 32 项,并在生产中得到普遍运用。部分成果在系统内得到大力推广,仅在输电专业方面就拥有 20 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架空地线提升器”“攀爬式绳梯”和“校正自立式铁塔不均匀沉降工具”等 8 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这些专利在实际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约1700万元的经济效益。
踏上讲台 做好技能传承
从2013年开始,张涛被聘担任国网技术学院兼职培训师,至今已有 9 个年头。今年 3 月至 5 月,他作为国网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再一次来到国网技术学院,担任输电专业第1期320多名大学生的培训工作,这已经是他第17次为国网公司员工授课了。
张涛从线路巡视、停电检修、带电作业等理论开始,到登塔走线、间隔棒的更换等实操项目,对学员们进行了长达 50 多天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濉溪县供电公司蒋浩宇说:“张涛老师温文尔雅,不仅专业技术过硬,而且对于学员的困惑,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并想方设法还原作业现场,提升学员现场工作经验。”
张涛还在培训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一看现场,二编方案,三练本领”的培训工作法,为国网公司培训技能人才5千余人次。他还参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评600 余人次,参加课件开发、题库编写20余次,主持完成输电线路检修导则制订32项,参与编写了10余万字的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送电线路工检修题库》和《变电带电检修题库》。
另外,通过名师带徒活动,张涛带的 36 个徒弟中,2人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3 人获安徽省职工技术能手,12人获得高级技师资格。
“哪个岗位都需要有人干,我愿意把一生奉献给输电线路岗位。”张涛在他的笔记中写道。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从“菜鸟”到创新达人,从业务小白到培训大师,张涛在工作中始终践行敬业、精益、专注的精神,用执着成就卓越,用匠心筑造梦想。(李伟 本报记者 何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