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 11”落幕不久,很多消费者发现,拿到手的快递包裹上,快递单页底部印有一个二维码,写有“现金红包扫码领取”等字样。这种二维码能扫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先别拆,扫码有机会领取一箱牛奶”“5元红包扫码领取”……近日,合肥市民周女士网购商品的快递纷纷送到,但她发现,几乎每个快递包裹上,都印着类似的二维码。禁不住好奇,周女士拿起手机扫了扫,没想到“红包”没领到,“套路”倒不少。
“这些所谓的‘福利’扫码进去全是广告,甚至包括贷款和理财业务,让你填写个人信息,不仅没领到红包和奖品,反而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
扫描快递单页上的二维码,究竟能不能领取到现金红包或礼品?在某快递公司承运的包裹上,单页下方标注着“有机会抽2瓶洗发水”的字样,记者用手机扫了扫,弹出界面是一个“取件福利社”的抽奖转盘,一个手机号有 5 次抽奖机会,但每次都只能抽取到‘福袋’奖项,点击领取后就需要输入姓名和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记者又扫了其他包裹上的二维码,最后出现的界面要么是引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绑定软件;要么是借贷、理财等“奖品”。
那么,这些二维码广告到底是谁印在快递上的呢?记者向某快递公司客服询问,客服人员表示,公司快递单信息正常情况下是手机号、地址、收件人和单号,其余信息不用理会。
记者咨询了一家电商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商家打印快递单号,需在快递公司打单系统所提供的模板上进行设置,填写订单发货相关信息。目前,快递单最下方的“扫码抽奖”,一般都是模板固定内容,不在商家可编辑的范围内。“如果是商家行为,那么扫码后应该会显示商家自身店铺的优惠红包,而不是跳转到其他页面。”
安徽神州行律师事务所律师韩永嵘表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扫码广告涉嫌误导消费者,如果是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是诱导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同样涉嫌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韩永嵘提醒,广大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对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要乱扫,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如果扫码后跳转到其他链接或要求输入个人信息,请勿继续操作,以免泄露个人信息,甚至造成个人财产损失。
(本报记者 蒋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