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隙光阴还自催,历史又将落笔崭新的一页。回首 2021,合肥市总工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线,坚持加强党的领导,聚焦两项重点任务,紧扣“42101”工作部署,持续擦亮“五色品牌”,不断推进“五项行动”,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市总工会组织全市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争取党政重视支持,市委高规格召开庆祝“五一”暨“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劳动竞赛动员大会,3次听取工会工作汇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 3 次批示工会工作,市委副书记马军多次深入工会调研,市政府召开与市总工会第二十一次联席会议。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工会双重领导体系,全总、省、省总领导张茂华、宋国权、徐发成先后多次来肥调研指导工作。持续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效能建设、模范机关建设。
提高政治站位高标准做好两项重点任务
切实担负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责任。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全总“五个坚决”要求,认真对照省总工作部署,谋划制定《合肥市总工会做好全市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九项机制:一是与 13 个县区级总工会签订责任书;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建立 1+2+4 工作专班;三是建立 260 人信息员队伍;四是及时向上级工会报送劳动领域信息;五是严格落实会商研判工作;六是建立新闻发布机制;七是建立舆情引导工作机制;八是与市政法委等 6家单位建立情况通报机制;九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持续夯实法律维权、帮扶服务及素质提升三项工作,为确保劳动领域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切实做到“五个不发生”。
努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全总、省总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工作,制定《合肥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合肥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2021 年工作要点,召开市产改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全面压实各成员单位责任。认真组织开展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基本状况调查、产业工人经济地位状况问卷调查等专项调研,全面摸清全市产业工人队伍状况,打造产改试点 20 家,形成调研报告 5 篇。圆满完成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绩效阶段性评估工作。
擦亮五色品牌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红色引领筑牢奋进根基。市总工会成立劳模工匠宣讲团,开展“党史教育进工地”宣讲 120 余场,中央、省党史学习教育简报先后刊发工作信息,《工人日报》头版以《百年党史进工地 红色教育入人心》予以宣传。高标准建设市劳模工匠馆,全力打造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推进“跟着劳模去创新”,开展劳模创新大讲堂活动 60 余场,组织 132 名劳模结对帮扶 300 余家非公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培育劳模重点创新项目 60 余项,精心打造 27 个劳模工匠创新示范基地,组织 200 余名劳模工匠结对帮扶 1100 余名徒弟。围绕庆祝建党 100 周年,承办全总文工团《奋斗者之歌》大型情景歌舞史诗演出,举办各级各类文体活动245场,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征集各类作品 1071 件,获全国奖项 25 个、省级奖项 65 个。合肥工会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突破 62 万人,合肥工会数智聚惠云平台获评全国市级十佳平台。
蓝领创新汇聚发展动能。推动市政府出台《合肥市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和职业技能竞赛办法》。开展第七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收到申报项目 1396 项,评选创新成果 167 项,发放研发补助 715 万元;开展第二届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评选,收到申报项目1100 余项,评选创新成果120项,发放研发补助220万元。选树“合肥工匠”10名。承办2021年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城市职工网络安全攻防技能大赛,33 个城市参赛,合肥市代表队连续两届荣获个人、团体双料冠军。广泛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 220 余场,参赛职工 80 余万人,投入资金 500 万元。新建劳模和蓝领创新工作室 35 家,取得创新成果 400 余项,培训创新骨干4万余人次。扎实开展“安康杯”竞赛,参赛职工41万余人。
橙色关爱维护合法权益。扎实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救助建档在册困难职工900人,发放生活救助、助学救助、医疗救助共 721.95 万元,超额完成民生工程全年任务数,获全国总工会“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状”。扎实做好工会“四送”服务,累计投入各项资金 3308.19 万元,惠及职工 14.79 万人,“夏送清凉”实现市区公用事业单位一线职工和环卫工人全覆盖,首次开展合肥工会网上送清凉活动。开展“法院+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诉裁调对接工作,受理劳动争议调解案件 365件,调解成功 107 件,案值近 650 万元;办理法援案件 166 件,挽回经济损失 443 万元。大力开展集体协商“春季要约”活动,签订集体合同1.25 万份,覆盖企业 2.6 万家,覆盖职工 136 万人,已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 90%,已签订集体合同报审率和备案率均达到 96%以上。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创建活动。
绿色出行拓展服务路径。连续四年开展“绿色出行”公交普惠关爱行动,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超160万人次受惠,“乘公交、坐地铁,合肥工会有补贴”宣传语深入人心。扎实推进智慧工会(二期)建设,构建“123+N”智慧工会服务体系,创新推出“合工聚惠”手机端小程序,实现会员积分通用通兑图书券、学习卡等礼包,开展“10000 份礼包月卡 工会邀您留肥过春节”等网上普惠活动,2 万职工网上承诺。为环卫工人送免费早餐 1.2 万份,为农民工免费体检 2000 人次,向 1.92 万名八大群体会员赠送在职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组织50 批 2000 名一线职工参加疗休养。“合肥工会幸福驿站”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建成 117 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职工之家 11 个,肥西朝阳物流职工之家得到全总和省总领导的肯定。新建“阳光家园”爱心母婴室等 39 家,组织“皖工鹊桥”单身青年交友联谊活动 11 场,为青年职工搭鹊桥、做红娘。认真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劳模贷、职工发展专项基金等工作,工会贴心服务让职工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本色锤炼夯实基层基础。大力推进建会入会工作,加强合肥智慧工会数据库动态管理,截至目前数据库在册工会组织 17022 个、涵盖单位 26048 家、会员 1719745 人。完成全总蹲点工作组在肥协调服务保障工作,推动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服务工作形成“合肥经验”。积极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网上入会试点,打造“码上入会”升级版,21783名职工扫码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网信办评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网上入会及会员管理模式创新优秀案例。全市国有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已达95%以上,100 人以上已建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建制率达 85%以上。命名市模范职工之家52 个、模范职工小家 47 个。征集优秀职工代表提案 72 份、企业民主管理微视频 27 个。市工人文化宫、市职工体育活动中心、职工剧院投入运行,包河、肥西工人文化宫开工建设,肥东、长丰、新站、瑶海、蜀山工人文化宫建设有序推进,形成全市职工活动阵地合理布局。坚持大学习、大调研、大培训、大竞赛、大提升,举办各类专题读书班、演讲沙龙、征文比赛,瞻仰红色基地,推动学习入脑入心;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好表率走在前列”“下基层·访工情”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 50 余篇;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 100 期,培训 5000 人次;开展全市工会业务知识竞赛,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 1 万人次;注重年轻干部培养锻炼,选派年轻干部驻村帮扶,接收基层工会干部跟班学习,让工会干部时刻在状态、保持好状态、塑造新状态。
2022年,合肥市总工会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总工会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职工、汇聚力量,锐意创新、争当一流,努力打造“合肥工会”特色品牌。(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