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杆。回首2021,亳州市总工会紧紧围绕“42101”重点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年度各项重点工作走深走实。
“五创新”务虚谋实走新路
打造思政教育“云课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做好线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微信群、选好精品课、动员职工听。今年,由市总到职工层层建立微信群,极大地提升市总网上组织动员能力,精选的课程提前一周微信发布,动员广大职工收听收看,市总工会利用线上线下双通道开展13次思想教育“云课堂”,教授专家线下授课,线上直播近30万人参与收听收看,所有直播课程也可在“亳工学堂”观看回放。
创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利用案例做宣传,推进多种渠道入会,制定了亳州市总工会货车司机网上入会维权服务路歌维天运通协同实施方案,打造维权服务网上品牌;投入经费30万元,打造1个司机之家和10个新业态工会服务驿站;畅通3个线上线下入会渠道,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推出13 项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入会维权服务措施;推动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企业建会达431家,会员近3.54万人。
财政资金兜底助力职工医疗互助。制定《亳州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方案》,互助金不足时由财政资金全额兜底;组织召开两次亳州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工作推进会,目前已报名74家单位,惠及职工数3956人,切实帮助市直在职职工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
以活动促关注,扩大政策宣传广度。实现线上“零”距离服务职工,结合微信公众号推文留言精选,开展超市 30 秒欢乐购活动。自 9 月份开展活动以来,微信公众号成功吸引新粉 1.6万多人,后台留言数据创以往最高记录,两个月内共有 4000 多位职工在推文下方点赞留言互动。
“六个一”工作法提升工作效能。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为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能,按照成立一个领导组织、编制一张行事历、汇编一本指导手册、开展一系列业务培训、制作一份进度统计表、建立一套推进机制的“六个一”工作法,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四个新”稳中求进谱新篇
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亳州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助工会经费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今年以来,申请机关事业单位行政补助单位25家,涉及金额151.69万元,惠及会员1581人。
工会资产产权办理取得新进展。全市县级以上总工会共有土地房产 6处,均有国有土地使用证,只有3处有房产证。今年以来,市总工会研究部署办理产权证事宜,蒙城县总工会成功办理房产证,其余房产都做到了 回 归 公益,保值增值。
工会经费审计工作发挥新作用。2021 年,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市总工会本级、县区总工会和 10 家基层工会进行了 2020 年度工会经费收支审计,共发现问题 75 个,已全部整改到位。
工会法治化建设工作获取新成效。市总党组带头落实好学法、普法、用法的责任,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示范宣讲活动5场;组织动员职工参加全民学《民法典》、“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职工法治宣传行动职工法律知识网上答题等活动。
推动年度重点工作走实走深
“四个年”
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
形成“四抓”合力促建会,即党建引领抓建会、结合蹲点抓建会、联合部门抓建会、上下联动抓建会。在全省率先举办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仪式、率先成立货运平台企业工会。新建工会 804 家、新增会员6.63万人、新增农民工会员4.51万人;新建百人以上企业57家,25人以上非公企业372家,25人以上社会组织82 家;新建“小三级”工会238 家,新增会员1.03万人;全市国有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建制率达100%;以“七好、六有、五个一”为标准,新建三星级以上工会60家;坚持“三同时、两同步、一办证”,提升女职工组织组建率等。
智慧工会创新应用年
通过办理会员卡采集信息、虚拟会员卡自行纠错、市委组织部邻长信息、疫苗接种记录四项措施共享完善数据库,先后完善数据信息共计 6.8 万条,全市职工会员数据库录入信息 65.7 万条。深化“智慧工会”创新应用,擦亮工会网上服务品牌,形成“两网两微四平台”的服务职工网上阵地。与 2020 年相比,“亳工招聘”常态化运行达成就业人数增长 31.69%,“亳工学堂”浏览量增长 58.82%,“网上练兵”参与职工人次增长 406.03%、“电子职工书屋”阅读人次增长23%,开通网上办事 14 项,全年共办结 2177 件,满意率 100%。
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年
四项措施做到精准帮扶。压实帮扶责任,落实三级工会干部“二对一”结对帮扶困难职工;实现精准建档,开展“十看十问”大走访,线上数据比对,建档做到“四清一精准”;完善制度建设,及时修订完善实施细则等办法规定;组织县区互查,交流经验,查漏补缺。送温暖全市各级工会共慰问困难职工 5195 户,发放慰问金近 310 万元;开展工会网上就业创业援助月活动,发布企业招聘信息852家,发布网上专场招聘会27场,达成就业意向 13563 人;实施困难职工帮扶 495 户,超额完成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工会工作体系完善年
本着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构建高效实用体系原则,完善双重领导体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开展“模范政治机关”建设;坚持每年召开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主动对接市人社、税务、财政等部门,建立协商机制;召开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推进会,开展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健全密切联系职工体系,蹲点调研到基层、接访职工用真情、走访慰问到家庭等等。市总6 个蹲点组共赴基层 60 余次,走访调研企业 120 家,开展劳模宣讲五进活动 26 次,解决重难点问题 26 个,促成建会256家。
“两项工程”
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工程
采用线下宣讲线上传播的方式,组织举办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示范开展劳模工匠宣讲报告会,线上线下近 30 万人参与收看。组织全市职工大合唱、演讲比赛、线上党史知识测试有奖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达到2万人;新命名10个市级职工书屋、20 个职工书吧;深入广泛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发动 3169 家单位参与岗位练兵19.94万人;组织1042家企业10.46万名职工参与“安康杯”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1161次,排查隐患694 个,督促整改694 个;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评选10名“亳州工匠”,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共收集23项创新成果申报。
工会干部本领锤炼工程
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培训、大练兵”,锤炼干部本领。持续开展“亳工讲堂”,从单位人讲到请“外面人”进来讲,从市总机关学到县区总工会同步学,由工会业务向综合素养拓展,并组织学习 PPT 课件制作技能;组织“亳工讲堂”33 期,参训近千人次;全员参与蹲点调研、“十看十问”大走访调研和党建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调研;加强与沪苏浙的交流沟通,与上海市奉贤区总工会建立双联系交流渠道,赴长三角地区学习形成工作启示 7 篇;按照“3+1”模式分级分类开展工会干部培训,开设“三堂课”、组织一测试;全市举办培训班 35 期,培训工会干部 2228 人次;开展线上线下知识竞赛活动5场,参与干部职工7000余人次。
“十件实事”
市总工会高指标承接任务,高质量完成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加强工作调度,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全省首家以财政资金兜底的方式开展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互助。全市“劳模贷”共有22名省市级劳模已贷款2.20亿元,位居全省前列。为 430 名困难职工、农民工等提供免费家政服务培训;帮助1200名职工提升就业技能和素质;对5家小微企业实施贷款贴息,补助资金5.54万元,对5个援助对象实施生产资料支持,补助资金 2.41 万元。带动就业人数258 人,吸纳失业、农民工人员数 104 人。结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新建“工会服务驿站”202个,以环卫工人为服务对象的驿站59个;新建并通过验收的“阳光家园”10家。举办“皖工鹊桥”婚恋交友活动10场次,参与人数1500余人,现场结对51对。全市免费早餐工程已惠及环卫工人3720名。选推了13名优秀环卫工人和1家优秀环卫企业。组织10703名农民工、800名环卫工人免费体检。关心关爱慰问环卫工人3924名、帮扶救助23名。全市工会共组织6542名职工开展疗休养活动。向6378名新入会的货车司机、快递员等八大群体会员赠送在职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险。
“跟着劳模去创新”
在全省率先举办劳模结对帮助非公企业技术创新签约仪式,全市共有 43 名劳模结对帮助 58 家非公企业技术创新,共与非公企业对接 118 次,实地前往企业 77次,帮助非公企业 2586 名职工技术等级提升,共同开展劳动竞赛 40 场,3457 名职工参与,与 97 名职工签订了名师带徒协议,开展 98 场技术创新宣讲活动,3955 名职工受益;全市各级工会组织 67 名劳模开展了 107 场劳模创新大讲堂;在全省率先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28 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参与,共形成了 28 个创新案例汇编。(亳工)